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陈显婷 通讯员 成睿)4月20日,恰逢杭师大先贤李叔同先生题写“美育”二字用于中国第一本美育学术刊物《美育》105周年,杭师大李叔同美育学院(叔同书院)揭牌成立,杭师大“叔同美育楼”同步启幕。据悉,这是全国首家全日制美育学院。
据介绍,学院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根本目标,坚持树立科学之美、人文之美、艺术之美的“大美育观”,将努力建设成为全国美育学术研究、课程教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高地。
未来,学院将积极打造高水平美育科研教学团队,强化美育前沿和基础理论研究,聚焦美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促进校内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课程及活动的协同合作,提升学校通识教育的整体层次,并积极为社会输送具有丰厚的人文素养、卓越的艺术审美能力、敏锐的跨学科意识的复合型人才,面向社会和政府部门开展美育政策研究、提供美育决策咨询、审美文化推广、中华美育精神传播及其他服务,努力成为国家级美育智库和美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仪式上,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许江在致辞中表示,杭师大美育历史悠久,传承深厚,梳理中国美术学院、杭师大两校的学脉,潘天寿等先贤的名字织就了两校不解之缘。进入新时代,两校仍然坚持紧密合作,师大校园中的罗马群像雕塑,深植于象山校区的香樟树正是两校深厚情谊的象征。
他表示,李叔同先生作为中国话剧、中国音乐、中国油画的开拓者之一,开创了中国美育新篇章,直到今天还影响深远。同时,他希望李叔同美育学院(叔同书院)不仅要将先贤的美育精神一脉相承,更要立足文化自信,推进东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杭师大党委书记郭东风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李叔同美育学院(叔同书院)的揭牌成立不仅是传承先辈美育精神,更是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三中全会重要部署的生动实践。学校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科学之美、人文之美、艺术之美“三位一体”的“大美育观”,努力探索构建真善美一体的大美育教育教学体系,探索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新路径,为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师大贡献。
李叔同先生后人李莉娟深情地回忆了李叔同先生在浙江一师时期艺术创作、教学的经历。她希望学校培养出更多更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丰子恺先生后人丰羽分享了丰子恺在李叔同“先器识后文艺”思想影响下与艺术结下的一生的缘分。他宣布设立“丰子恺美育奖教金”,用于支持学校美育类一流通识课程建设,奖励在美育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美育社团实践等方面取得突出业绩的教师。
当天,杭师大还举办了“美意延年”论坛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的专家教授共同探讨高校美育的理论基础、核心价值和实践经验,共商新时代高校美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美育一直是蕴藏在杭师大百年学脉中最独特的基因,鲁迅、李叔同、丰子恺、姜丹书、潘天寿、吴梦非、刘质平等曾在此任教或学习。首任校长经亨颐先生力主“人格教育”,认为要养成学生的健全人格,“莫如提倡美育”。近年来,学校在艺术教育和文艺创作领域创造了许多全国或全省“第一”的纪录,成为中国近现代美育和艺术教育发祥地之一。
百余年来,杭师大历经沧桑,但美育薪火延绵不绝,形成了“人文学堂,艺术校园”的鲜明特色。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