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通讯员 王晓丽)正值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杭州市隐秀幼儿园于5月12日开展了“防震减灾”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通过“知识浸润+实战演练+科技赋能”三维度实践,为幼儿打造沉浸式安全课堂,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多维课堂:筑牢安全认知基石
活动伊始,各班教师化身“安全讲师”,通过动画短片、趣味绘本、情景模拟等多元形式,向幼儿讲解“5•12”防灾减灾日的由来,普及地震成因、预警信号及避险知识。小班教师借助《地震来了怎么办》的互动绘本,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引导幼儿认识安全躲避区域;中班开展“地震知识问答”游戏,孩子们争相举手回答“躲在桌子下”“保护好头部”等避险要点;大班则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被困场景,学习正确求救方法,让防震知识在趣味学习中扎根。
实战演练:淬炼应急防护能力
“呜——”随着急促的警报声响起,全园防震疏散演练正式启动。各班教师秒变“安全指挥官”,迅速引导幼儿就近躲在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待“余震”间隙,师生按照预定路线弯腰低姿撤离,后勤组同步启动消防应急预案,在楼道转角设置“安全引导员”确保通行安全。整个过程紧张有序,仅用时3分15秒,300余名幼儿在教师带领下全部集结完毕。孩子们临危不乱的表现,充分展现了日常安全教育的显著成效。
科技赋能+同伴传递:拓宽安全教育新途
活动尾声,一场“AI安全小课堂”掀起热潮。孩子们围坐在一体机前,向“豆包”AI智能助手提出疑问:“地震时为什么不能坐电梯?”“应急包里应放什么?”等问题,AI助手以童趣化的语言即时解答,让孩子们对防灾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随后,大班幼儿化身“安全宣传员”,用画笔绘制出一幅幅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防灾减灾宣传海报,“地震来了要冷静”“安全通道要记清”等标语跃然纸上。这些“安全小卫士”还拿着海报走进小班、托班教室,用稚嫩的声音向弟弟妹妹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将安全理念传递给更多小伙伴。
从传统课堂到AI赋能,从单向灌输到多维互动,杭州市隐秀幼儿园的此次活动打破传统安全教育的模式,以“沉浸式、立体化、可持续”的教育路径,让防震减灾知识真正入脑入心。正如俞园长在活动中总结所言:“当孩子们能用AI主动探索安全知识,能用画笔创意传递防护技能,安全教育便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传播’的跨越。”未来,幼儿园将持续创新安全教育形式,让安全意识成为每个孩子成长的“必修课”,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 吴文建 赵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