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近日,由浙江理工大学一群跨学科大学生团队研发的“纹彩飞扬”智能设计系统引发行业关注。该系统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破解传统纹样活化难题,实现从文化遗产到现代设计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为时尚、文创等产业提供全流程自动化配色与纹样生成解决方案,成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落地的生动实践。
瞄准痛点:破解传统纹样“活化”密码
当《黑神话:悟空》的场景设计刷屏全网,当杭州亚运会“宋韵”色彩系统惊艳世界,传统纹样的现代应用却面临着“素材碎片化、转化成本高、文化语义断层”的行业困境。
浙江理工大学团队敏锐捕捉到这一市场痛点,通过走访全国32家博物馆、调研87家设计企业后发现:92%的设计师因传统纹样绘制流程复杂、配色体系难以把控而望而却步,市场上85%的AI设计工具聚焦人像与场景生成,真正服务于传统纹样再生的专业平台近乎空白。
“我们在故宫看到的缠枝纹、在苗族服饰上的百褶纹,这些承载着千年审美的纹样,不应该只存在于展柜里。”项目负责人陆垠蕾在采访中表示。
团队瞄准这一痛点,构建起包含50万组纹样色彩数据、3.5万个语义标签的“中国传统纹样数字基因库”,覆盖从商周青铜器纹样到明清织锦色彩的完整谱系,为AI解析东方美学搭建起“数字桥梁”。
“用户输入‘江南水乡’‘雅致’等关键词,系统可在1秒内生成符合语义的纹样组合,并提供多套配色方案。”项目负责人陆垠蕾介绍,系统突破传统AIGC工具文化失真、适配性差的瓶颈,首创“纹样色彩谱系搭建”技术,能精准解析文物、服饰、建筑等载体中的传统纹样基因,让千年美学符号转化为可商用的设计资源。
技术突围:打造文化科技融合“利器”
作为国内首个聚焦传统纹样生成的专业级软件,“纹彩飞扬”具备三大核心优势:一是技术领先,融合专家经验与用户偏好的智能赋色技术已获15项专利,实现纹样生成准确率95%以上;二是素材富集,涵盖汉族、藏族、苗族等10余个民族的服饰纹样,构建起“物象+意象”的中国特色色彩库;三是降本增效,通过自动化设计将单款纹样研发周期从72小时压缩至3小时,中小型企业使用基础版每年可节省30%设计成本。
行业测试显示,该系统已为杭州万事利、罗莱家纺等企业设计超百款产品,合作丝巾系列销量突破2000件,帮助企业缩短20%人工成本。“它不仅是工具,更是文化转译者。”中国十佳设计师施杰评价,系统通过风格迁移与私有模型训练,让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语言深度对话,破解了“文化内涵与商业价值割裂”的行业难题。
未来可期:大学生书写文化传承新答卷
这支由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电子信息、金融学、法学等专业学生组成的15人团队,在徐平华副教授和刘潇老师指导下,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创新实践。
从调研全国20余个民族服饰博物馆,到攻克语义解析与色彩映射算法,团队累计发表12篇学术论文,于2025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中成功立项,展现出青年学子的文化担当。
“我们希望成为传统美学的‘数字摆渡人’。”指导老师徐平华副教授介绍。项目采用“基础版+进阶版+定制版”分层定价模式,基础版年费999元,不到同类工具的1/3,已吸引超50家中小设计企业入驻。
未来三年,团队计划将技术拓展至数字藏品、跨境设计等领域,目标实现年营收150万元,助力更多传统文化元素走向世界。
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入实施,“纹彩飞扬”的创新实践为传统文化活态传承提供了新范式。正如浙江理工大学团委负责人所言,这群大学生用科技赋能文化,让“沉睡”的纹样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这正是新时代青年践行文化强国使命的生动注脚。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