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系统调研5个城市37家企业 浙理工学生团队关于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案“很合企业胃口”
2025-04-30 10:23: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蔡伟杰)2024年3月至今,由浙江理工大学张颖教授指导,吴乐妍、高凯乐、何英姿等10名本科生组成的"数智纺服工坊"研究团队,对杭州、宁波、温州、绍兴等五个城市的37家服装纺织企业开展了系统性调研。

  通过发放247份有效问卷,实施118人次深度访谈,整理96份访谈记录,团队全面考察了服装企业的智能缝制设备生产线与数字化管理系统运行状况。在与技术专家及一线操作人员的交流过程中,团队精准识别了设备智能化升级与生产流程优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为后续解决方案的研发奠定了实证基础。

  从“不敢转”到“转得起”:学生团队破解成本困局

  在对杰克科技的调研中,团队发现,尽管大型企业的智能设备体系具有先进性,但高昂的改造成本成为制约中小微企业转型的主要障碍,"课本中的智能工厂方案投入巨大,但我们走访的一家服装厂,全年利润并不高。”

  团队成员吴乐妍的调研笔记道出了中小微企业的转型困境。在温州瓯海区,鲜明的对比令人深思:某企业斥资引进的智能裁剪系统,因操作复杂沦为"展示品";而采用学生团队设计的"AI验布小程序",以低成本就降低了明显的次品率。

  针对这一行业痛点,团队借鉴杰克科技模块化设计理念,创新性地提出"三色灯"改造计划:绿灯方案(基础版):以二维码替代纸质工票,以较低成本即可实现生产流程追溯;黄灯方案(进阶版):加装物联网传感器,数万元实现设备运行实时监测;红灯方案(高阶版):对接ERP系统,十流程数字化改造。

  在嘉兴某羽绒服工厂,"黄灯方案"实施后,蒸汽能耗显著下降,短时间内即收回改造成本。企业主王伟指着车间里闪烁的指示灯牌赞叹:"这些年轻人真正懂我们的需求,先解决有没有,再考虑好不好。"

  车间里的“技术翻译官”:让老师傅和新技术对话

  “老师傅们最反感复杂的操作界面。”团队成员高凯乐在杭州余杭某针织厂蹲点时发现,某国际品牌的MES系统,因全英文界面而被闲置。

  随即,团队开发出“语音播报工位屏”,用方言提示“袖窿缝份留1.5厘米”,还创新性地加入“差错震动提醒”功能——当缝纫线迹偏离标准时,缝纫机座椅会自动轻微震动。

  技术突破更接地气的创新藏在细节里,团队参考杰克科技的设备互联经验,针对小批量订单开发出了"智能排产沙盘",用积木式模块模拟生产线;为解决色差问题,训练AI模型比对大量潘通色卡,大幅提升准确率;设计"AR远程验厂系统",让海外客户扫码即可查看实时生产画面。

  "他们甚至给老缝纫机加了'智能刹车'。"绍兴某纺织厂长展示着改造后的设备——当针头多次断线时,机器会自动停机并微信通知机修工。"这种'土智慧'比高大上的概念实用多了。"

  数智化的“最后一公里”:生态共建才是关键

  在杰克科技生态合作模式的启发下,团队在调研中发现行业悖论:绝大多数企业认可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但大量改造项目因"缺人才""缺生态"而停滞。在行业座谈会上,某企业高管直言:"我们买了智能系统,却发现上下游供应商还在用微信传Excel。"

  为此,团队推动建立"区域数智共生体":设备共享:联合多家企业共建物联网模组租赁池;人才共培:开设"车间数字化专员"定制培训班,数十名工人获得专业认证;数据互通:制定《小微服装企业数据交换标准》。

  这些实践与浙江省"纺织业数字化三年行动"形成有效呼应。"学生团队搭建的'微改造'样本库,为我们制定梯度补贴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杭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走进卓尚工厂:一场“透明化生产”的先锋实验

  在杭州钱塘区的卓尚服饰(杭州)有限公司,大型智能车间正在进行行业首创的"全透明化改造"。作为浙江省首批"未来工厂"培育企业,卓尚年产值可观,却仍面临小单快反(记者注:一种广泛应用于跨境电商等对外贸易领域的出口模式)的转型难题。

  在杰克科技数字化协同案例的指引下,团队发现卓尚"裁床自动化率虽高,但裁片等待时间仍占生产周期较大比例”“ERP系统投入不菲,车间调度却仍依赖传统方式"等矛盾。由此,团队萌发了游戏化改造构想。

  受报喜鸟用"生产赛车游戏"界面展示车间实时数据、雅戈尔通过"技能段位认证"提高工人学习积极性等案例启发,团队为卓尚设计了更贴合生产场景的数字化方案。

  团队成员何英姿在复盘会上感慨:"杰克科技的创新实践让我们明白,最先进的技术应用,往往诞生于对实际需求的深度洞察。" 这种跨界思维的应用,正为传统纺织产业的数智化转型注入全新活力。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