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宋词古曲民族管弦乐《宋韵流声》——春之章”首演
2025-05-27 14:09: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陈显婷 通讯员 金美玲 伍三土)近日,宋词古曲民族管弦乐《宋韵流声》——春之章在浙江音乐学院和浙江图书馆进行了首演。

  《宋韵流声》作为2025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大型舞台剧和剧本创作资助项目,通过古乐谱学、古代文学研究者与作曲家、音乐学院表演团队的跨界合作,由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金美玲教授主持,温州大学伍三土副教授译解古谱、拟古配乐,浙江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刘冷妮、蒋骁然、庞莉、张莹,广州工商学院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滕杰编创,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MTC乐团排练完成,以民族管弦乐的形式向公众呈现。

  《宋韵流声》音乐会将古乐谱理论研究导向艺术表演实践,演唱苏轼、辛弃疾、柳永、周邦彦、秦观、张先、李清照、范仲淹、姜夔、张孝祥、蒋捷、史达祖、吴文英等词人的宋词名篇20-30首,古曲与仿宋配乐同比混搭,重点呈现宋代词乐字时值风格的稳健节奏、字调与旋律走势一致的行腔法则、上下片对称的曲式结构、换头、鱼咬尾的特殊过渡,并强调一器乐曲对应同词牌多首词作的通用性,以及器乐为文本表现服务的中国声乐传统,对当代古诗词配乐当有启发。

  在首演音乐会上,金美玲教授根据资深乐评人的建议,将民乐队与西洋弦乐进行分层和区域化的分隔,营造出中西融合以中为本的民族化视效和饱满声效。在演唱方法上,金老师根据20多年声乐教学的经验,启发和指导演唱师生结合民族声乐与戏曲演唱的特点,并在韵脚兼顾古代音韵,根据每一首宋词古曲的特点进行发声和情感表达处理。

  在浙江图书馆的演出中,音乐会还辅以优美的背景视效。两场演出充分诠释了古意盎然、淡雅内敛、温婉深挚、沈郁顿挫、百转千回、哀而不伤的宋式音乐美学,在场的观众无不沉浸于宋词的文学之美与音乐之美,感受到八百年前的春光,与流淌至今的婉婉宋韵。

  《宋韵流声》中的歌曲在恪守古风的前提下,兼顾当代审美,把握古与今、中与西、学术与艺术的平衡,后续还将演出三到四场,包括不同来源的宋代古曲,与模仿宋代风格的宋词配乐,古曲与仿宋配乐大致按二比一的比例穿插搭配。力求将音乐考古学中挖掘还原而来的宋词古曲主干旋律,用中西融合的现代乐队编配润色,参考古代音韵和现代民族、戏曲的演唱方法,将宋词古曲重现于世,并探索高仿宋代风格的拟古配乐。

  限于学术研究进展与学科分野,过去表演领域对古曲的接受与运用偏重明清而轻唐宋,公众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知亦不全面,各种偏见与刻板印象流行于世,也希望本次演出能对改变这些现状有所帮助。由于古乐谱学为冷门绝学,在世研究者屈指可数,过去古乐谱理论研究成果的舞台表演转化实践,多由作曲与表演艺术家单方面完成,难免有所欠缺,本演出有专业理论研究者全程参与、深度合作,实属不易。

  宋朝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丰盛时期,史学大师陈寅恪就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宋韵流声》项目正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对宋词古曲的复原和传唱,弘扬宋韵文化,也是浙江学者、艺术工作者应有的担当。

  《宋韵流声》项目得到了浙江音乐学院艺术处、宣传部和音乐教育学院的大力支持,首演作为浙江音乐学院“相约浙音”系列演出得到艺术处的大力推进,音乐教育学院党政领导全部出席和观看了全场音乐会。本项目也作为学校重点推荐项目进入2026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申报进程。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358981171 2025-05-19 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