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什么是“上岸”?温大教育学院这届毕业生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2025-06-26 13:50: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王伊如 黄歆烨 袁伊尔)P人最后几个月突击圆梦名校,模拟N次无生课堂终考编成功,正视自己探寻人生的真谛……又是一年毕业季,温州大学教育学院2025届毕业生在就业、升学多领域脱颖而出。在他们看来,“上岸”有多种表现形式,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自洽的人生。

  P人与J人的考研故事

  考研的长战线令人疲惫,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游婉婷笑言自己开发了独属“P人”的学习方式。在最后几个月的冲刺时间里,她通过使用自律APP、针对不同弱点设计每日todo list、多平台搜集信息等方式达成高效率学习,从“重度拖延症”一转成为“考研特种兵”,最终上岸华中师范大学。

  “所有的不确定和否定最终都会变成肯定,大胆地树立梦想,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游同学表示,自己也曾担忧过学前教育专业的前景,也曾怀疑自己自制力不够会不会在备考途中放弃,但现实证明,只要有坚定的目标并为之努力,“J人”还是“P人”,都有机会攀登更高的平台。

  和婉婷不同,即将前往华东师范大学读研的唐奔瑶同学是个不折不扣的“J人”。她说,过去的一年,她总是拿着一张折叠椅、一摞书、一个保温杯,在宿舍的天台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地背诵知识点。

  “如果能回到过去,想给当时的自己唱一首<于是>,告诉自己在难以为继的日夜里,‘相信相信的力量,坚持到最后’。奔瑶认为,考研是磨练意志、坚定自我的过程,无论有没有“上岸”,在挑战自我的层面自己都已“上岸”。

  把讲台当作最好的伙伴

  这天,刚刚结束一天工作的周俊儒同我们一起回忆起了他的考编之路。作为教技专业的学生,面对岗位稀缺的境况,他锁定了两三个自己的心仪城市,屡次赴考小学与初中学段的各种招聘考试。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每日雷打不动进行一小时课堂教学技能的“雕琢”,手机上的百次计时铭记着他的专注时光,俊儒的备考是沉静的耕耘。

  最终,他在第六届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中斩获一等奖,也如愿考上杭州师范大学附属未来科技城中学成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

  “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闹钟,是三到六年级的每篇课文。”小教专业的王芊颖同学说,自己的备考之路始于大三暑期。从那时起,她每天都会在空荡荡的试讲教室里模拟无生课堂,既打磨讲课语言,也精进教学设计。考前十日,芊颖还一遍又一遍地与镜中的自己对视,捕捉眼神的温度,反反复复地听自己的讲课录音,改善语言的起伏。“我的备考经验就是多听、多看,把讲台作为最好的伙伴。”

  升学就业双管齐下

  开拓“上岸”的多重可能

  除了考研考编,温州大学教育学院的毕业生还持续性开拓“上岸”的多重可能。一批毕业生前往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香港大学等境外名校深造;一批毕业生通过“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奔赴基层就业;还有毕业生依靠自己在AIGC领域的技能自主创业……不拘泥于“上岸”的单一形式,所到之处皆风景。

  一直以来,温州大学教育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完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实行考研、考编、留学、就业等分类培养,做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摆渡人和护航手,为实现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358981171 2025-06-05 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