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陈显婷)践行“两山”理念,助力生态振兴。近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杭州农村农业废弃物治理”调研团深入杭州多个村镇,开展为期数日的暑期社会实践,聚焦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这一重要课题。
为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深化对乡村生态振兴的理解,调研团于7月7日起,先后走访了余杭临平等多地。在田间地头、处理车间、文化场馆,队员们亲身投入了一场探寻农业废弃物如何“变废为宝”的实践之旅。
躬身实践,在绿色探索中求知。团队成员深入乡村一线,进行了扎实的实地调研工作。他们走进农业废弃物收集点,了解秸秆等废弃物的收储流程;探访现代化处理中心,参观废弃物转化为肥料或基质的工艺过程;在固废降解设施现场,学习微生物技术如何高效处理易腐垃圾;还前往非遗工坊,观察村民如何巧手将废弃竹笋壳等材料转化为精美的手工艺品。
期间,团队与当地干部、技术人员、创客及村民进行了多场面对面交流,发放并回收问卷,力求全面记录下农业废弃物治理的实践过程。
感悟成长,在实践中深化认知。这段深入乡土的实践经历,让队员们对“变废为宝”和生态保护有了切身的体会。一位队员在调研笔记中写道:“亲眼见证秸秆、笋壳这些曾经被视作负担的废弃物,通过智慧和科技焕发新生,成为滋养土地或传递文化的载体,这种转变令人惊喜,也让我对绿色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废弃物处理中心和手工作坊里,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科技力量和传统智慧的创新融合,这趟旅程不仅拓宽了视野,更让我们认识到资源循环利用的无限可能。”另一位队员感慨道。
对于参与此次实践的学子而言,这不仅是一次专业知识的延伸,更是一次责任意识的洗礼。团队负责人表示:“深入乡村,直面环境治理的现实,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青年一代肩负的使命。这段经历激励我们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服务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中。”
目前,调研团已顺利完成第一阶段实地考察任务,队员们正积极整理调研期间的丰富素材和深刻感悟。这次用脚步丈量绿色乡野的实践,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国情农情和生态保护的理解,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关注乡村、投身绿色发展的种子,为未来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