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编辑 邱彬鑫 通讯员 李颖 彭垣熹 朱雨茜 徐中平)“她六十多了还有个爷爷?您这五万块茶叶钱,怕是要进骗子的口袋了!”近日,横村镇独山社区的舞台上,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正用相声演绎反诈故事。一句俏皮话逗得社区居民哈哈大笑,笑着笑着,不少人下意识摸出手机检查起来。
这场由法治在“县”普法实践团与“古韵新生”文化传播实践团联手打造的活动,把“AI换脸”“虚假投资”等诈骗套路搬进相声段子。“借我四百?我兜里就二百!”“那您现在欠我二百!”志愿者用“偷换概念”的包袱,揭穿了冒充熟人诈骗的伎俩。“资助秦始皇复活”的荒诞剧情,更是让居民在捧腹间明白——骗子常利用亲情和信息差设圈套。
台上,志愿者们正全情投入,用相声生动演绎着“AI变声冒充子女”的诈骗场景。逼真的表演让居民王大妈深有感触。她激动地分享,“上个月老伴接到‘儿子’的要钱电话,声音一模一样,差点就转账了,幸亏我让他先核实才没上当。”志愿者们认真倾听,适时引导。“您看,“骗子就是利用亲情和声音模仿行骗,咱们的活动就是要让大家看清这些套路。”王大妈的亲身经历配合表演,为现场居民敲响了警钟。
互动环节气氛更是热烈。“微信老友发红包链接点不点?”“医保卡异常要转账怎么办?”居民们争相抢答,“不点陌生链接!”“先打12333核实!”志愿者朱睿清肯定道:“对!点击不明链接可能导致信息泄露,甚至直接导致财产损失!”接着她对常见的诈骗套路进行了解析,并带领全场齐诵,“防骗口诀就三‘不’: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这场“相声+普法”的尝试,正是杭商院人文与法学学院新传和法学专业学子运用专业知识创新普法实践,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法治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有效探索。未来,法治在“县”普法实践团与“古韵新生”文化传播实践团将继续合作,将更多的法治元素嵌入中国传统文化,以文化软实力提升法治宣传的感染力、传播力。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