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编辑 邱彬鑫 通讯员 周畅)近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化身“防诈卫士”,在湖州市南浔区开展“全民防诈”主题活动。通过“社区宣讲+实地调研”的模式,这支青春力量不仅揭露了“免费体检送鸡蛋”等养老诈骗陷阱,更精准勾勒出不同年龄群体的防诈认知画像,为基层防诈宣传注入新活力。
案例宣讲敲警钟 ,“差点就信了医保卡异常”
“哎呀,上周就有个电话说我医保卡异常,要不是我孩子说等他回来帮我处理,我都差点信了!”在增山社区活动室,张大爷听完实践队员的案例讲解后直拍大腿。这场以“身边案例”为核心的宣讲会,通过拆解“冒充公检法”“保健品推销”等典型骗局,让老年居民直观感受到诈骗手法的隐蔽性。
实践队员们将《防诈手册》送到老年居民手中,并用“接地气”的话语,将生硬的防诈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可能发生在身边的情景剧片段,居民们一致认可。
“面对面”调研,用数据勾勒防诈认知画像
在水晶晶公园开展的防诈反诈认知调研中,实践队发现老年人对曝光率高的“冒充公检法”“保健品推销”诈骗套路认知度较高,但对新型“电信网络诈骗”了解少。年轻人熟悉“刷单”“网贷诈骗”,却对“养老诈骗”关注低。中年群体更警惕“兼职诈骗”和“金融诈骗”。“年轻人和老人的防诈知识像两条平行线。” 实践队员分析,老年人熟悉线下骗局,年轻人擅长识别网络陷阱,这种差异正是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用青春力量守护“钱袋子”
“防诈宣传需因人施策。”实践队员李同学感叹道,“跟阿婆们讲,得用她们听得懂的‘案例故事’。跟年轻人聊,互动游戏更有效。”针对调研发现的认知盲区,杨同学说,“我们得针对年轻人与老年人设计反诈方案,让宣讲要更精准。”
“我们的声音或许不大,但只要能多唤醒一个人,挡住一次诈骗,所有的努力,都值了。”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的“防诈卫士”们表示,未来将保持学习,了解更多的诈骗手段,设计更有效的宣传方式,让防诈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