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专科财政学核心考点解析(第二部分)
2025-08-10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财政和税收是经济体系里的核心工具
学好这两门课能帮你理解国家怎么管钱、怎么收钱。财政职能就像给社会资源做分配,税收原则则是收钱时要遵循的规则。这两个知识点既基础又关键,学明白了能看懂很多现实问题。
财政的职能和效益
财政的核心作用是调节社会资源分配。市场机制有时候会失灵,比如公共品供给不足、垄断现象出现,这时候就需要财政来补位。像义务教育、基础设施这些领域,都是市场难以有效覆盖的。国民收入分配涉及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前者是按劳分配,后者是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来平衡差距。
稳定经济是财政的重要功能。当经济过热或低迷时,政府会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干预。比如经济衰退时增加基建投资,繁荣时征收更多税来抑制过热。监督职能则体现在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上,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财政效益的难点在于公共选择理论。比如大家都不愿交税却想享受公共服务,这就是搭便车现象。财政挤出效应指的是政府借钱投资会推高利率,反而影响民间投资。评价财政效益不能只看钱数,还要看资源配置是否合理。
税收的基本逻辑
税制结构包含税种、税率、纳税环节等要素,不同税种对应不同经济活动。比如增值税针对流通环节,个人所得税针对收入。税收原则有三个:公平性、效率性、财政性,简单说就是收得合理、收得高效、收得够用。
税收转嫁是绕不开的难题。当企业提高产品价格把税负转嫁给消费者时,消费者又可能通过减少消费来应对。供求弹性决定了税负谁来承担,比如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税负更容易转嫁给消费者。
1994年税制改革是重要节点,建立了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现代税种体系。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前者是收入达到一定数额才开始征税,后者是直接免除部分收入的税负。税收附加和加成都是在正税基础上加收,但附加是固定比例,加成是按不同收入层级递增。
学习建议
财政和税收看似抽象,其实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理解财政职能要结合社会生产、交换、消费各环节,比如税收如何影响企业投资,社会保障如何调节收入分配。掌握税收原则要联系实际案例,比如为什么对奢侈品征税,为什么个人所得税要累进计税。多guān注政策变化,比如近年来的减税降费措施,能帮助更好理解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