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备考 - 自考问一问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试题

2025-07-08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是( )

  A.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B.以民为本,实行王道

  C.以法治国,奖励耕战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2.《秋水》开头部分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寓意是( )

  A.惊叹大自然的多姿多采 B.赞美祖国江山的壮丽

  C.为河伯改变态度作铺垫 D.比照两种不同认识境界

  3.在《答李翊书》一文中,韩愈说自己是“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这句话的含意是( )

  A.韩愈走到孔子门口而未入 B.韩愈不愿成为孔门弟子

  C.感叹成为孔门弟子非常 难 D.自谦没有得到孔学真谛

  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驳斥司马光指责新法“征利”的观点时,所操持的理论依据是( )

  A.“受命于人主” B.“举先王之政”

  C.“为天下理财” D.“度义而后动”

  5.在《灯下漫笔》中,鲁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所谓“治世”,实质上是( )

  A.人民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B.人民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C.人民想做主人而不得的时代 D.人民暂时做稳了主人的时代

  6.下列例句中,同时采用排比和层递两种修辞手法的是( )

  A.不要为了辩驳而读书,也不要为了信仰与盲从,也不要为了言谈与议论。

  B.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

  C.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

  D.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

  7.《报刘一丈书》中,描绘作者对权贵者态度的语句是( )

  A.“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B.“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

  C.“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D.“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

  8.《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主旨是( )

  A.记叙得西山前游览的无聊 B.抒写“始得”西山的兴奋

  C.歌颂西山的高大特立 D.寄托作者被贬后仍特立不阿的品格

  9.《故都的秋》中,开发北京秋天的“深味”,用的是( )

  A.倒叙方式 B.描写方法

  C.议论笔调 D.象征手法

  10.《香市》中运用场面描写的是( )

  A.往昔香市的热闹情景 B.小商人发起香市的情景

  C.今日农民纷纷赶香市的情景 D.“蚕种改良所”挂牌的情景

  11.《背影》描述了儿子对父亲前后态度的变化,这对刻画父亲形象来说,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

  A.环境渲染 B.侧面烘托

  C.铺垫反托 D.对比反衬

  12.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

  A.《论语》 B.《楚辞》

  C.《诗经》 D.《乐府诗集》

  13.下列诗词中,借暮春景物抒情达意的是( )

  A.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B.李清照《声声慢》

  C.杜甫《登高》 D.辛弃疾《摸鱼儿》

  14.《短歌行》中引用《诗经》成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所表达的心情是( )

  A.思慕贤才 B.礼遇贤才

  C.对贤才无所依托的思虑 D.与贤才久别重逢的欣慰

  15.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主要是表现戍边将士( )

  A.艰难困苦的生活 B.出生入死的经历

  C.报国御敌的壮志 D.思念家乡的感情

  16.《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所写的梦中景象是( )

  A.千里孤坟 B.尘满面,鬓如霜

  C.小轩窗,正梳妆 D.明月夜,短松冈

  17.《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柳丝马玉马总 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

  A.融情入景 B.移情于景

  C.以景托情 D.因情造景

  18.在闻一多《一句话》中,作者用“火山”来隐喻( )

  A.蕴藏着巨大革命力量的民众 B.民众中压抑不住的革命情绪

  C.民众革命 D.民众革命的巨大声喊

  19.下列作品中,通过副标题暗示基本表现方法的是( )

  A.契诃夫的《苦恼》 B.屠格涅夫的《门槛》

  C.高尔基的《鹰之歌》 D.郭沫若的《炉中煤》

  20.在《宝玉挨打》中,说“明日酿到他弑父弑君,你们才不劝不成”这句话的人物是( )

  A.王熙凤 B.贾母

  C.贾政 D.薛宝钗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作品中,主要通过对比方法表达主题思想的有( )

  A.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 B.朱自清的《背影》

  C.茅盾的《香市》 D.高尔基的《鹰之歌》

  E.郭沫若的《炉中煤》

  22.在《张中丞传后叙》中,韩愈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的谬论时,所用的比喻有( )

  A.“当其围守时,外此蚍蜉蚁子之援”

  B.“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C.“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D.“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E.“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23.下列诗歌中属于近体诗的有( )

  A.陶渊明《饮酒》 B.王昌龄《从军行》

  C.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王维《山居秋暝》

  E.李商隐《无题》

  24.苏轼《前赤壁赋》借以抒情、说理的主要景物有( )

  A.明月 B.江水

  C.扁舟 D.清风

  E.白露

  25.《麦琪的礼物》的主要艺术特点有( )

  A.精致巧合的构思 B.含泪微笑的风格

  C.曲折迂回的情节 D.形象高大的人物

  E.幽默诙谐的语言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70分)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振:

  27.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施:

  28.养其根而俟其实。

  俟:

  29.函梁君臣之首……

  函:

  30.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举:

  31.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纵:

  32.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正襟危坐:

  33.即明日,又不敢不来。

  即:

  34.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

  参伍:

  35.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

  披靡: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朱光潜在《选择与安排》中说:

  变迁了形式,就变迁了内容。……“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在大体上和“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表现同样的情致,而各有各的佳妙处,所以我们不能说后者对于前者是重复或是抄袭。

  请回答:

  A.这段议论的论点是什么?

  B.文中所引用的两节诗句,表现出怎样大致相同的情致?采用怎样大致相同的抒情方法?

  C.总体说来,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7.阅读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请回答:A.指出诗中借动作细节抒写心情的地方。

  B.指出诗中的用典句及其意义。

  C.本诗体现出诗人怎样的个性?

  38.阅读《麦琪的礼物》中的一段文字

  我的拙笔在这里向读者叙述了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一句最后的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

  请回答:A.这里所说的两个“笨孩子”指的是谁?

  B.作者为什么说“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最聪明的”?

  C.从这里可以看出小说赞扬的主要是什么?

  39.阅读郭沫若(武汉自考)在1978年3月31日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讲话的最后一段:

  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请回答:

  A.作为讲演稿,这个结尾有何特点?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有何寓意?

  C.这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0.1925年闻一多留美回国后,目睹旧中国的种种腐败现实,心情十分悲愤,不久即写出了著名的《死水》一诗。这首诗的最后四句是: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请回答:A.“一沟绝望的死水”指的是什么?

  B.这里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C.作者为什么说:“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作文(30分)

  41.以《心灵关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除不得写成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2、当前学历

3、提升学历目标

4、意向学习方式

报考所在地
*
*
*
- 声明 -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首页 考生自助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