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备考 - 自考问一问

浙江自考00041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押题资料

2025-07-08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如果想要详细的押题资料,可以添加【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共同交流探讨

基础会计学

考试-知识点押题资料

  (★机密)

  一、会计的含义

  会计是通过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标准来表现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工作。

  会计的特点:

  主要利用货币度量对经济活动过程中使用的财产物资、劳动耗费、劳动成果进行系统的记录、计算、分析、检查,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其中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都是手段。

  二、会计的职能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是指通过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

  作。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

  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特点:

  (1)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会计核算采用的三种量度: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货币量度。其中以货币量度为主.

  (2)会计核算要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

  (3)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就是通过预测、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

  的要求进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监督职能的基本特点:

  (1)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会计核算提供的价值指标进行,是一种货币监督。

  (2)会计要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3)会计监督的依据是合法性及合理性。

  会计两大基本职能的关系:

  (1)核算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

  (2)监督职能是核算职能的保证

  三、会计的目标

  (一)会计基本目标

  (1)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会计信息

  (1)企业内部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2)外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三)会计信息使用者

  (1)企业的投资者

  (2)企业的债权人

  (3)供应商及客户

  (4)企业内部员工及管理者

  (5)政府部门

  四、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物质基础(资产)的特点:

  (1)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2)能够用货币表现

  (3)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债权人投资形式(负债)的特点:

  (1)能够用货币计量。

  (2)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3)企业承担偿债义务。

  所有者对企业投资(所有者权益)的特点:

  (1)不要求偿还,企业可在存续期间内长期使用

  (2)要求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3)按投资比例承担风险

  (4)分享剩余利润及资产

  (5)能够用货币计量

  经济利益流入(收入)的特点:

  (1)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

  (2)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3)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与经济利益流入相对应的经济利益流出(费用)的特点:

  (1)在日常活动中发生

  (2)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3)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五、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资产(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资产: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

  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特征:

  (1)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2)资产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二)负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负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

  务。

  负债的特征:

  (1)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2)偿还义务的履行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特征:所有者仅对企业的净资产享有所有权。

  (四)收入

  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特征:

  (1)收入是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

  (2)形成经济利益流入

  (3)收入的形成总是伴随着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五)费用

  费用: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特征:

  (1)费用是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一种代价

  (2)费用表现为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或者说是企业收入的一种扣除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全部收入减去全部费用的结果为利润。

  六、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以数学等式表现会计要素之间联系的关系式。

  (一)会计要素的联系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2)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等式)

  (二)会计恒等式

  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产生影响的情况:

  (1)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左右两方等额增加

  (2)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左右两方等额减少

  (3)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左方各项目之间发生增减变化,增减额相等

  (4)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右方各项目之间发生增减变化,增减额相等

  七、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是持续不断的经营下去。

  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苦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前提是币值稳定)

  八、会计记账基础

  (一)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凡是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 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是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我国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指对收入和费用按照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

  九、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客观性或中立性):可靠性原则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有用性):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明晰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企业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不应仅以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六)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七)谨慎性:(稳健性或保守性) 该原则要求企业对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八)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应当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不得提前或延后。

  十、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辩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录并列入账务报表的过程。

  确认的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可定义性:按照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特征加以确认就是可定义性。

  (二)可计量性

  (三)可靠性

  (四)相关性

  十一、会计计量

  (一)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

  未经确认就不能进行计量;没有计量,确认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会计计量属性

  1、历史成本:指按照形成某项会计要素时所付出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通常采用历史成本为基础。

  2、重置成本:指按照现在形成某项会计要素可能付出的成本计价。

  3、可变现净值 :指出售时可能收回的金额(扣除可能发生的费用后的净值)。

  4、现值:是指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5、公允价值: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转让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十二、会计记录(专门方法)

  (一)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 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方法。

  (二)复式记账。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是为会计记录提供完整、 真实的原始资料,保证账簿记录正确、

  完整的方法。

  (四)登记账簿。 是根据填制和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在账簿上进行全面、连续、系统记录的方法。

  (五)成本计算。就是对计入一定对象的全部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并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方法。

  (六)财产清查。是通过实物盘点、往来款项的核对来检查财产和资金实有数额的方法。

  十三、账务会计报告

  账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账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一)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

  (二)利润表

  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三)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的账务报表。

  十四、会计循环

  (1)会计确认;(2)入账;(3)过账;(4)结账;(5)编制调整前的试算平衡表;(6)编制调整分录并过账;(7)编制调整后的试算平衡表;(8)编制账务会计报告。

  十五、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既然会计核算要水断地收集、输入、加工、转换、输出会计信息,就不能回避信息分类的问题。通过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可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科学、详细的分类指标体系。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2、当前学历

3、提升学历目标

4、意向学习方式

报考所在地
*
*
*
- 声明 -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首页 考生自助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