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6 危机管理
2025-07-08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高纲1459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3296 危机传播管理 南京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危机传播管理”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关系专业(本科段)的必修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考生掌握公共关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涵盖了危机与危机管理、危机管理的流派与危机传播、危机管理者与危机利益相关者、危机预警、危机传播管理的对话范式——基于“事实——价值”模型(上)、危机传播管理的对话范式——基于“事实——价值”模型(下)、危机管理议题、危机修辞与信息发布、新媒体与危机传播以及危机恢复管理等内容。因此,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二、课程目标(评价目标)危机是由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系统失常造成的可能破坏正常发展秩序和目标,要求组织做出紧急决策、响应和行动的威胁性事件、状态或结构。在风险社会中,危机管理——认识危机、转危为安、化危为机——将成为所有社会组织面对的重要课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能够精通危机传播管理的理论,掌握危机传播管理的基本方法,以适应公共关系工作的需要。本课程的目标:1.了解危机传播管理的意义和作用;2.熟悉危机传播管理的对话范式;3.掌握危机传播管理的基本方法;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危机传播管理》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关系专业(本科段)必修的专业课程,与公共关系专业的许多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是本课程的基础。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是掌握有关危机传播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危机传播管理的基本方法,难点是掌握危机传播管理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Ⅱ 考核目标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危机传播管理的相关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进行正确的表述和选择。领会(Ⅱ):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危机传播管理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内涵及外延,理解危机传播管理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危机传播管理相关知识进行论证,做出正确的解释和说明。简单应用(Ⅲ):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危机传播管理知识的一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危机传播管理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结论。综合应用(Ⅳ):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危机传播管理知识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危机传播管理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并得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 危机与危机管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危机的概念、危机的特征与类型、作为战略的危机管理以及风险社会与危机管理。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1.1 什么是危机1.2 危机的特征与类型1.3 作为战略的危机管理1.4 风险社会与危机管理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什么是危机识记:①危机。领会:①危机定义包含的要点;②危机被理解为一种特殊状态、结构而非单纯的冲突性事件的原因。(二)危机的特征与类型领会:①考察危机特征时应重点把握的矛盾关系;②危机的特征;③按“人与环境”的复合标准划分的危机类型。(三)作为战略的危机管理识记:①危机意识;②危机应对;③危机管理思想;④危机管理。领会:①危机管理的框架;②作为组织生存和发展基本能力的危机管理;③作为战略的危机管理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④危机管理的范畴;⑤诺曼·奥古斯丁关于危机管理的6个阶段;⑥罗伯特·希斯关于危机管理范畴的“4R”模式;⑦安·米特罗夫和克里斯汀·皮尔逊关于危机管理的5阶段模式。简单应用:①从情境、资源、沟通和行为四个关键词入手界定危机管理所体现的基本主张;②基于组织整体发展战略的危机管理体系的核心范畴。(四)风险社会与危机管理识记:①风险社会;②发展观;③危机发展观;④物本位发展观;⑤人本位发展观。领会:①人与物的关系是发展观的基本问题;②危机管理的价值理念或危机发展观的基本特征。四、本章关键问题首先,了解危机的概念。其次,熟悉危机的特征与类型。再次,掌握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核心范畴。最后,明确无论把风险社会视为一种客观存在还是一种主观建构,我们都需要把风险应对和危机管理纳入到当今时代的制度和文化建设中去。第二章 危机管理的流派与危机传播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危机管理的流派,危机传播机制,以及危机中的谣言传播。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2.1 危机管理的流派2.1.1 管理流派与传播流派2.1.2 公共关系与危机公关2.1.3 危机公关与危机修辞2.2 危机传播机制2.2.1 传播与危机传播2.2.2 危机传播要素2.2.3 危机传播模式2.2.4 危机传播流—“3F”假设2.3 危机中的谣言传播2.3.1 谣言的本质2.3.2 谣言的公式2.3.3 谣言的类型2.3.4 谣言的应对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危机管理的流派识记:①管理流派;②传播流派;③危机公关;④危机修辞。领会:①管理流派与传播流派的主要差异;②现代公共关系的历史进路和思想遗产。简单应用:①危机公关与危机修辞的联系与区别。(二)危机传播机制识记:①传播;②危机传播;③危机传播链;④传播流;⑤危机传播管理的“3F”假设。领会:①传播的特征;②危机传播的主要特性;③危机传播的要素;④危机传播链的主要类型;⑤危机传播模式应具备的功能;⑥有关传播流的研究成果;⑦危机传播的困境。简单应用:①三种著名的危机传播模式(单向直线模式、双向反馈模式和辐合模式)。(三)危机中的谣言传播识记:①谣言;②反抗性谣言;③攻击性谣言;④宣传性谣言;⑤牟利性谣言;⑥误解性谣言。领会:①谣言本质;②谣言的公式;③谣言的类型。简单应用:①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机制。综合应用:①谣言的应对策略。四、本章关键问题首先,明确危机管理有“管理的观点”和“传播的观点”两大流派,以及危机公关和危机修辞两个具体研究路向。其次,了解危机传播的要素、过程和结构,以及危机传播流的研究假设。最后,掌握谣言的产生和传播的机制,以及应对谣言的观念和策略。第三章 危机管理者与危机利益相关者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危机管理者、危机利益相关者,以及博弈、双赢与价值观。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3.1 危机管理者3.1.1 危机管理团队的职能3.1.2 危机管理团队的构成3.1.3 危机管理团队的运作模式3.1.4 危机管理中的权力配置3.2 危机利益相关者3.2.1 从公众到利益相关者3.2.2 三个共同体—“3C”假设3.2.3 危机与共同体的消解3.3 博弈、双赢与价值观3.3.1 博弈3.3.2 双赢3.3.3 价值观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危机管理者识记:①危机管理团队。领会:①危机管理团队的职能;②危机管理团队的构成。简单应用:①危机管理团队的运作模式。综合应用:①危机管理中的权力配置。(二)危机利益相关者识记:①公众;②利益相关者;③危机传播管理的“3C”假设。领会:①公众的划分;②在公共关系和危机传播管理领域,用利益相关者的概念代替公众的概念的原因;③管理学和经济学发展中的三道“分水岭”;④组织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危机。(三)博弈、双赢与价值观识记:①零和博弈;②非零和博弈;③双向均衡模式;④双赢区。领会:①危机情境中,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在权力关系上的展开较量的层面;②博弈论的基本假设;③美国公共关系学者格鲁尼格夫妇、多泽尔等人关于“作为双向实现的新均衡模式”。简单应用:①危机传播管理应坚持的价值观。四、本章关键问题首先,了解危机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权力配置和价值排序。其次,熟悉危机利益相关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最后,掌握危机传播管理的价值观。第四章 危机预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风险管理,风险与危机的转化,以及危机预警系统。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4.1 风险管理4.2 风险与危机的转化4.3 危机预警系统4.3.1 危机监测子系统4.3.2 危机评估子系统4.3.3 危机预报子系统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风险管理识记:①危机预警;②风险与危机;③风险管理;④风险确认;⑤风险评估;⑥公共荒地;⑦风险系数。领会:①组织的风险类型;②关于“集体想当然”或曰集体无意识的两个经验性陷阱;③风险等级排序。简单应用:①组织风险管理的基本策略。(二)风险与危机的转化领会:①风险向危机转化的过程。简单应用:①不同风险级别下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策略。(三)危机预警系统识记:①危机预警系统;②危机预报;③危机晴雨表;④危机影响值;⑤危机迷情。领会:①危机评估的内容;②危机评估指标设置的原则;③公共危机的划分;④危机预报应重点把握的关键要素和环节;⑤几种常见的“危机迷情”状态。简单应用:①危机监测子系统的主要职能;②危机评估子系统的主要职能。综合应用:①在风险沟通和危机管理中扩大公众参与的原因。四、本章关键问题 首先,掌握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其次,了解风险向危机的转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后,明确危机预警是基于日常风险管理,着眼战略全局,系统地预报和控制危机的一整套管理机制。第五章 危机传播管理的对话范式——基于“事实——价值”模型(上)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二分法”与对话范式,“事实—价值”模型,一级路径及其核心概念。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5.1 “二分法”与对话范式5.1.1 事实与价值“二分法”5.1.2 “二分法”与对话范式5.2 “事实—价值”模型5.2.1 “二分法”与危机传播管理5.2.2 事实与价值模型的构建5.3 一级路径及其核心概念5.3.1 事实之维:一级路径与核心概念5.3.2 价值之维的核心概念:信任与意义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二分法”与对话范式识记:①对话;②事实;③价值。领会:①价值世界的“意义策略”;②用事实与价值“二分法”解释和解决危机问题。简单应用:①选择对话作为公共关系和危机传播管理新范式的原因。(二)“事实—价值”模型识记:①危机传播管理实践的一级路径;②危机传播管理实践的二级路径;③危机传播管理实践的三级路径。领会:①危机传播管理的基本范畴;②以事实与价值“二分法”为解释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组织在危机中的决策的两个基本原则。简单应用:① 危机传播管理对话范式的“事实—价值”模型。(三)一级路径及其核心概念识记:①两种利益“真相观”;②利益。领会:①危机中的真相;②有关信任问题研究的主要视角;③意义的危机。简单应用:①危机传播管理范式对信任的理解。四、本章关键问题首先,明确本章的关键词是对话。其次,了解本章所主张的对话,是真相与信任、利益与意义并彰的双向沟通。最后,掌握“事实—价值”模型,事实维度的危机对话及其实践路径,以及价值维度的危机对话及其实践路径。第六章 危机传播管理的对活范式—基于“事实—价值”模型(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事实之维:告知路径、疏导路径,事实之维:转换路径、个案经验,价值之维:顺应路径、引领路径,以及价值之维:重建路径、个案经验。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6.1 事实之维:告知路径、疏导路径6.1.1 告知6.1.2 疏导6.2 事实之维:转换路径、个案检验6.2.1 转换6.2.2 个案检验6.3 价值之维:顺应路径、引领路径6.3.1 顺应6.3.2 引领6.4 价值之维:重建路径、个案检验6.4.1 重建6.4.2 个案检验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事实之维:告知路径、疏导路径识记:①告知;②共同关心;③疏导;④专业意见领袖;⑤草根意见领袖;⑥危机黑洞。领会:①英国危机管理专家罗杰斯特提出的有关告知的“3T原则”;②充分告知原则的主要内容;③危机情景下的承诺应注意的问题;④危机管理者经常偏离媒体和公众关切的核心议题的主要表现。简单应用:①“告知策略”之下的三个三级路径;②“疏导”路径之下的三个三级路径。(二)事实之维:转换路径、个案检验领会:①实现危机管理者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协同的主要方式。简单应用:①“转换”路径的着眼点。综合应用:①危机传播管理对话范式在事实之维的三个二级路径。(三)价值之维:顺应路径、引领路径识记:①价值排序。领会:①从价值层面看,危机对话的前提。简单应用:①“顺应”之下的三个三级路径。综合应用:①危机传播管理对话范式在价值之维的三个二级路径。(四)价值之维:重建路径、个案检验识记:①重建路径。领会:①危机传播管理效能的类型。四、本章关键问题首先,认识危机传播管理对话范式在事实之维的三个二级路径:告知、疏导和转换。其次,明确危机传播管理对话范式在价值之维的三个二级路径:顺应、引领和重建。第七章 危机议题管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议题与议题管理,从议程设置到议程建构,危机中的媒体角色,以及危机中的媒体政策。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7.1 议题与议题管理7.2 从议程设置到议程建构7.2.1 议程设置与媒体中心论7.2.2 消息来源中心论7.2.3 消息来源—媒体协商论7.3 危机中的媒体角色7.4 危机中的媒体政策7.4.1 及时、主动、公开7.4.2 合作、服务、对话7.4.3 底线、战线、界线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议题与议题管理识记:①议题;②议题管理。领会:①议题管理的任务和内容。(二)从议程设置到议程建构识记:①议程设置假说;②媒体中心论;③消息来源中心论;④媒体协商论⑤议程建构。领会:①媒体中心论的主要观点;②影响媒体议程设置的权力主体的构成;③“纸草性议程”概念。(三)危机中的媒体角色领会:①媒体的“双刃剑”属性;②“沉默螺旋”假说的主张;③危机中的组织面临媒体主观上造成的困局。简单应用:①危机中的媒体角色。(四)危机中的媒体政策识记:①开放性的媒体政策。简单应用:①危机媒体政策的原则。四、本章关键问题 首先,了解议题与议题管理的基本问题。其次,熟悉议题与议题管理的理论来源—从议程设置到议程建构的思想脉络。最后,掌握危机议题管理的两个中心环节:设置媒体议程和影响意见领袖。第八章 危机修辞与信息发布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危机修辞的理念与原则,危机新闻发布会与发言人,以及新闻叙事与话语建构。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8.1 危机修辞的理念与原则8.2 危机新闻发布会与发言人8.2.1 危机新闻发布会的策划与组织8.2.2 危机发言人的素养与技巧8.3 新闻叙事与话语建构8.3.1 新闻叙事结构8.3.2 媒体采访与文本写作8.3.3 领导者的修辞与形象塑造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危机修辞的理念与原则识记:①修辞;②危机修辞;③灵动表达。领会:①修辞的基本要素。简单应用:①危机修辞的基本理念。(二)危机新闻发布会与发言人识记:①危机信息发布。领会:①危机信息发布的含义;②危机信息发布的形式。简单应用:①危机发言人必须掌握的业务技巧。综合应用:①新闻发布会的策划和实施的主要步骤。(三)新闻叙事与话语建构识记:①新闻叙事的章法;②坚持利益相关者本位。领会:①新闻叙事的基本结构。简单应用:①危机中接受媒体采访的原则和技巧。综合应用:①危机中组织领导者的修辞与形象塑造的标准框架。四、本章关键问题 首先,了解危机修辞的理念与原则。其次,熟悉危机信息发布的相关知识。最后,掌握发言人和领导者的修辞技巧。第九章 新媒体与危机传播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意见竞争,关系管理,以及价值排序。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9.1 意见竞争9.1.1 信息飞沫与去中心化9.1.2 话语权再分配9.1.3 意见竞争与合意空间9.2 关系管理9.2.1 信息流与关系网9.2.2 意见领袖与社会动员9.2.3 从表达到行动9.3 价值排序9.3.1 二元对立与标准叙事9.3.2 价值排序与重建共同体9.3.3 危机传播与对话理性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意见竞争识记:①话语;②话语权;③合法性危机。领会:①互联网时代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秩序的重大转变;②传统时代话语权行使的形式;③新媒体对话语权行使形式的改变;④对话的价值。简单应用:①新媒体如何实现信息飞沫化、去中心化和话语权再分配。(二)关系管理识记:①信息流;②传播管理;③纵向传播;④横向传播。领会:①意见领袖在危机情境下扮演的角色;②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融合过程的主要环节。简单应用:①大众由“喧哗”的表达者转变为积极、彪悍的行动者的原因;②新媒体沟通和组织社会公众的方法。综合应用:①新媒体语境下信息流与关系网的关系。(三)价值排序识记:①叙事;②叙事结构的二元对立;③共同体。领会:①标注叙事结构的主要构成要素;②新媒体偏爱危机中的标准叙事的原因;③危机中四组价值要素(得失、是非、公私和善恶)的排序。简单应用:①危机管理者进行合理的价值排序应注意的问题。(四)危机传播与对话合理性识记:①程序理性。领会:①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原则;②在对话范式中,卷入危机传播的利益各方应当遵循的原则。简单应用:①危机中的对话理性。四、本章关键问题首先,了解新媒体带来的信息增量和权力关系变革问题。其次,认识新媒体信息传播与社会行动之间的关系。最后,掌握新媒体如何构建危机叙事、如何设定危机管理者的价值排序,以及如何确立对话和协商理性。第十章 危机恢复管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危机恢复管理的框架、形象修复与机会利用以及危机效果评估。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10.1 危机恢复管理的框架10.2 形象修复与机会利用10.3 危机管理效果评估10.3.1 危机管理效果评估的意义与内容10.3.2 危机管理效果评估的标准与程序10.3.3 对话拯救危机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危机恢复管理框架识记:①恢复。领会:①希斯关于危机管理的模式;②米特罗夫和皮尔逊关于危机管理阶段的划分;③奥古斯丁关于危机管理的基本范畴;④危机恢复管理的总体目标;⑤危机恢复管理的程序。简单应用:①危机恢复管理的框架。综合应用:①危机恢复管理的任务。(二)形象修复与机会利用领会:①班尼特的形象修复理论;②班尼特的形象修复策略;③库姆斯针对危机情境提出的危机沟通策略;④实施危机沟通策略时应注意的问题。简单应用:①形象修复和改善的原则和策略。(三)危机管理效果评估识记:①危机管理效果评估;②过程评估;③管理主体评估;④损益评估。领会:①危机管理效果评估方面存在的误区;②危机管理效果评估的意义;③危机管理效果评估的内容;④对话拯救危机和重构共同体的含义。简单应用:①危机效果评估的标准。四、本章关键问题首先,了解危机恢复管理的框架,其次,掌握危机形象修复的策略。最后,明确危机管理效果评估的意义。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本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完全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教材里都可以找到。三、关于自学教材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危机传播管理》,胡百精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本课程共6学分。根据公共关系专业(本科段)的要求,以及本课程的特点,考生在进行自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学习本课程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与本课程有关的课程的联系,以便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考生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3.阅读教材时,考生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内容后,考生应认真完成教材中每一章后的思考题,以便进一步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应考指导1.如何学习很好的计划和组织是你学习成功的法宝。如果考生正在接受培训学习,一定要跟紧课程并完成作业。为了在考试中作出满意的回答,考生必须对所学课程内容有很好的理解,如使用“行动计划表”来监控你的学习进展。考生阅读课本时可以做读书笔记,可以用彩笔来标注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如红色代表重点、绿色代表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黄色代表可以运用在工作之中。此外,还可以在空白处记录相关网站、文章。2.如何考试卷面整洁非常重要。书写工整,段落与间距合理,卷面赏心悦目有助于教师评分,教师只能为他能看懂的内容打分。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要回答所问的问题,而不是回答你自己乐意回答的问题!避免超过问题的范围。3.如何处理紧张情绪正确处理对失败的惧怕,要正面思考。如果可能,请教已经通过该科目考试的人,问他们一些问题。做深呼吸放松,这有助于使头脑清醒,缓解紧张情绪。考试前合理膳食,保持旺盛精力,保持冷静。4.如何克服心理障碍这是一个普遍问题!如果你在考试中出现这种情况,试试下列方法:使用“线索”纸条。进入考场之前,将记忆“线索”记在纸条上,但你不能将纸条带进考场,因此当你阅读考卷时,一旦有了思路就快速记下。按自己的步调进行答卷。为每个考题或部分合理分配时间,并按此时间安排进行。六、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考生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避免考生在自学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方向。2.社会助学者应对考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向考生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3.社会助学者应注意对考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对考生者提出的问题,社会助学者应以启发引导为主。4.社会助学者应努力引导考生将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联系起来,将基本知识转化为识记工作能力,全面培养和提升考生的综合素质。5.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考生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帮助考生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切勿孤立地抓重点,将考生引向猜题和押题。七、对考核内容的说明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八、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1.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考试时间的长度为150分钟。对本课程考试过程中除携带必要的答题用的签字笔和橡皮外,严禁携带其他与考试无关的工具。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5.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6.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在命题工作中必须按照本课程大纲中所规定的题型命制,考试试卷使用的题型可以略少,但不能超出本课程对题型的规定。附录:题型举例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1.危机传播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是( )A.核心要素 B.次级要素C.边缘要素 D.干扰要素参考答案: A2.一环扣一环,结成直线链条的危机传播形式,称为( )A.树状传播 B.放射状传播C.线性传播 D.涡旋式传播参考答案: C二、多项选择题(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有2至5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以造谣者的动机为切入点划分,谣言的类型包括( )( )( )( )( )A.反抗性谣言 B.攻击性谣言C.宣传性谣言 D.牟利性谣言E.无饥饿性谣言参考答案:ABCDE2.危机传播流的构成包括( )( )( )( )( )A.信息流 B.利益流C.影响流 D.价值流E.噪音流参考答案:ACE三、填空题1.危机管理的价值理念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可持续性、适度合宜、内源性和开放性。参考答案:以人为本2.危机管理团队应该由领导小组和 构成。参考答案:执行小组四、名词解释危机参考答案:危机是由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系统失常造成的可能破坏正常发展秩序和目标,要求组织作出紧急决策、响应和行动的威胁性事件或结构。五、简答题简述危机的特征。参考答案:(1)必然性与偶然性。(2)渐进性与紧迫性。(3)破坏性与建设性(4)个体性与公共性。六、论述题试述作为战略的危机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参考答案:(1)预防第一原则(论述略)。(2)制度保障原则(论述略)。(3)全局利益原则(论述略)。(4)积极担责原则(论述略)。(5)诚实守信原则(论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