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备考 - 自考问一问

02930 中医学基础(一)(高纲1750)

2025-07-08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高纲1750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2930  中医学基础(一)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2018年)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中医学基础》分两部分:上篇中医基础理论和下篇诊法辨证。上篇:中医基础理论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应考者应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五行)及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绪论【学习要求】1.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2.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考核内容】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第1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学习要求】1.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2.熟悉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考核内容】一、阴阳学说概说:阴阳的基本概念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对立,阴阳依存,阴阳消长,阴阳转化2.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五行学说概说:五行的基本概念1.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事物的五行属性,五行的生克制化,五行的非正常关系2.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2章 藏象【学习要求】1.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掌握五脏及六腑共同的功能特点。掌握五脏的主要功能。掌握六腑的主要功能。掌握脑和女子胞的主要功能。2.熟悉五脏和形体官窍之间的特定关系。熟悉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的生理联系。3.了解藏象学说的概念、形成和特点。了解奇恒之腑的概念。了解心包和命门学说。【考核内容】概述1.藏象的基本概念2.中医学对内脏的分类:分为脏、腑和奇恒之腑3.藏象学说的形成和特点一、五脏(一)心1.心的主要功能:主血;藏神2.心与形体官窍的联系附:心包络(二)肺1.肺的主要功能:主气,主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2.肺与形体官窍的联系(三)脾1.脾的主要功能:主运化;主统血2.脾与形体官窍的联系(四)肝1.肝的主要功能:主疏泄;主藏血2.肝与形体官窍的联系(五)肾l.肾的主要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濡养、温煦其他脏腑2.肾与形体官窍的联系附:命门二、六腑1.胆:贮存和排泄胆汁2.胃:受纳和腐熟水谷3.小肠: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4.大肠:传化糟粕5.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6.三焦:通行元气,运行水液;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其功能特点三、奇恒之腑奇恒之腑的概念1.脑:脑的主要功能;脑与五脏的关系2.女子胞:女子胞的主要功能;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四、脏腑之间的关系1.脏与脏的关系2.腑与腑的关系3.脏与腑的关系第3章 气血津液【学习要求】1.掌握气的生理功能及分类,掌握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生成、分布与主要功能。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生理功能。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生成、输布与排泄及其生理功能。2.熟悉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3.了解气的基本概念、气的生成、气机的概念及气运动的基本形式。【考核内容】一、气1.气的基本概念2.气的生成3.气的运动4.气的功能:推动、温养、防御、固摄、气化5.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生成、分布与主要功能二、血1.血的基本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功能4.血的运行三、津液1.津液的基本概念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3.津液的功能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1.气与血的关系2.气与津液的关系3.血与津液的关系第4章 经络【学习要求】1.掌握经络的基本概念。掌握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体表分布、表里关系、流注次序。掌握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奇经八脉的功能特点。2.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3.了解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大体循行路线。了解经别、别络、经筋与皮部的概念、循行分布及功能特点。了解经络学说在病理、诊断、治疗上的应用。【考核内容】概述:经络、经络学说的基本概念。一、经络系统的组成1.经脉2.络脉二、经络的循行分布1.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2.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附: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循行分布三、经络的生理功能1.经络的基本功能2.奇经八脉的功能特点附: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功能特点四、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第5章 病因【学习要求】1.掌握六淫的概念、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六淫各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掌握七情内伤的概念及致病特点。掌握痰饮、瘀血的概念、形成和致病特点。2.熟悉疠气的概念及其致病特点。3.了解饮食失宜、劳逸失当的致病特点。了解外伤病因的基本内容。【考核内容】概述:病因和病因学说的基本概念,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一、外感病因(一)六淫六淫的概念及其致病的共同特点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邪:风性轻扬开泄,善行而数变,主动,为百病之长2.寒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凝滞,收引3.暑邪:暑性炎热,升散,多挟湿4.湿邪:湿性重浊,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黏滞,趋下5.燥邪: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易伤肺6.热(火)邪:炎热,易伤津耗气,易生风动血,易内扰心神,易致疮痈(二)疠气1.疠气的基本概念2.疠气的致病特点:传染性强,易于流行;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症状相似二、内伤病因1.七情内伤: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2.饮食失宜:饥饱失常;饮食不洁;饮食偏嗜3.劳逸失当:过劳;过逸三、其他病因1.外伤病因2.继发病因:痰饮、瘀血的形成、致病特点第6章 病机【学习要求】1.掌握发病的基本原理。掌握邪正盛衰对虚实变化和疾病转归的影响。掌握阴阳偏盛、偏衰、互损、格拒和亡失的基本病机。2.了解气血津液失常的基本病机。【考核内容】一、发病机理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2.邪气侵犯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二、病变机理1.邪正盛衰: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2.阴阳失调: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3.气血津液失常:气的失常;血的失常;津液代谢失常第7章 防治原则【学习要求】掌握预防的基本原则。掌握治病求本、扶正祛邪、标本先后、正治反治、调整阴阳和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等治则。【考核内容】一、预防原则1.未病先防:增强正气,提高机体抗邪能力;外避病邪,防止邪气侵害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先安未受邪之地二、治疗原则治则的基本概念,治病求本1.扶正祛邪2.标本先后3.正治反治4.调整阴阳5.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可能出现的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论述题附:题型举例一、单项选择题1.藏于肾中,以三焦为道路,布散全身的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二、填空题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包括整体观念和。三、名词解释1.五行四、论述题1.试述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及主要病理变化。下篇:诊法辨证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应考者应熟悉诊法、辨证的含义,症、证、病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问诊、望诊、闻诊、切诊的基本知识,八纲、气血津液、脏腑等辨证的基本内容;了解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基本内容。第1章 概论【学习要求】1.熟悉诊法辨证的主要内容,诊法辨证的基本原理。2.了解诊法辨证的学习方法。【考核内容】1.诊法辨证的含义。2.诊法辨证的主要内容:诊法、辨证、病案,症、病、证的概念。3.诊法辨证的基本原理。4.学习诊法辨证的方法。第2章 问诊【学习要求】1.掌握问现在症的主要内容,背诵《十问歌》。2.了解问诊的一般情况、个人生活史与家族史等与疾病的关系。【考核内容】1.问诊的内容: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的含义,询问的意义,询问的方法与要求。2.问现在症: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睡眠、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经带、问小儿等的内容,常见症状的表现及临床意义。第3章 望诊【学习要求】1.掌握望神、望色、望舌的方法、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2.熟悉望诊的原理,望舌的原理。熟悉望形、望态、望头面五官、望皮肤、望小儿指纹、望痰的方法、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3.了解望躯体、望四肢、望二阴的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考核内容】1.望诊的概念,望诊的内容。2.全身望诊: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志错乱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望色:常色、病色的特征,五色主病。望形:异常形体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望态:异常姿态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3.局部望诊:望头面、五官、躯体、四肢、二阴、皮肤等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4.望排出物:望痰涎、呕吐物、二便等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5.望小儿食指络脉:正常小儿食指络脉。病理小儿食指络脉的临床意义。6.望舌:望舌原理、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舌面分部,正常舌象及其生理变异。望舌质:舌神、舌色、舌形、舌态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望舌苔:苔质、苔色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望舌的综合应用与临床意义。第4章 闻诊【学习要求】1.掌握发声、语言、呼吸异常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肠鸣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2.熟悉闻诊的含义,嗅口气、排泄物之气的临床意义。3.了解其他病理气味的临床意义。【考核内容】1.听声音:正常声音。病变声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2.嗅气味:病体气味、病室气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第5章 切诊【学习要求】1.掌握寸口诊脉的方法,正常脉象的特征,常见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相兼脉的组合原则与主病规律。2.熟悉脉诊的原理,脉象的生理变异。熟悉妇人脉、小儿脉的特点。熟悉按诊的方法,按胸腹的内容及意义。3.了解按诊的意义,按肌肤、按手足、按俞穴的内容及临床意义。【考核内容】1.脉象形成的原理,诊脉的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2.正常脉象:正常脉象的含义、特点,正常脉象的生理变异。3.常见病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洪脉、细脉、滑脉、涩脉、弦脉、紧脉、缓脉、濡脉、弱脉、微脉、促脉、结脉、代脉等19种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4.脉象类比与相兼。5.诊妇人脉和小儿脉。6.脉诊的临床意义。7.按诊的方法、注意事项。8.按诊的内容、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第6章 八纲辨证【学习要求】1.掌握八纲基本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辨证要点及相关证的鉴别。2.熟悉八纲、八纲辨证,八纲证候相兼、错杂、真假、转化等概念。熟悉各证候的主症分析。【考核内容】1.八纲、八纲辨证的概念,八纲辨证的意义。2.表里辨证: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主症分析、辨证要点、鉴别要点。3.寒热辨证:寒证、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主症分析、辨证要点、鉴别要点。4.虚实辨证:实证、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主症分析、辨证要点、鉴别要点。5.阴阳辨证:阴证、阳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主症分析、辨证要点、鉴别要点。6.八纲证候相兼、错杂、真假、转化的含义、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第7章 病性辨证【学习要求】1.掌握辨阴阳虚损证候、辨气血证候、辨津液证候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熟悉病性及病性辨证的概念。熟悉辨阴阳虚损证候、辨气血证候、辨津液证候各证的主症分析。3.了解辨六淫证候各证的概念与临床表现。【考核内容】1.病性及病性辨证的概念。2.辨六淫证候:六淫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主症分析、辨证要点。3.辨阴阳虚损证候:阴阳虚损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主症分析、辨证要点。4.辨气血证候:气血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主症分析、辨证要点。5.辨津液证候:津液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主症分析、辨证要点。第8章 病位辨证【学习要求】1.掌握各脏腑常见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辨证要点及相关证的鉴别。2.熟悉脏腑辨证的概念、意义、运用范畴。熟悉各脏腑证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熟悉各脏腑常见证的主症分析。熟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适用范围;熟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各常见证的概念、辨证要点。3.了解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各常见证的临床表现、主症分析。了解六经病证、卫气营血病证、三焦病证的传变规律。【考核内容】1.脏腑辨证的概念、适用范围和意义,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2.心与小肠病证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心与小肠病常见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主症分析、辨证要点。3.肺与大肠病证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肺与大肠病常见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主症分析、辨证要点。4.脾胃病证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脾与胃病常见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主症分析、辨证要点。5.肝胆病证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肝与胆病常见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主症分析、辨证要点。6.肾与膀胱病证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肾与膀胱病常见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主症分析、辨证要点。7.脏腑兼证的概念,常见脏腑兼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主症分析、辨证要点。8.六经辨证的概念,六经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主症分析、辨证要点,六经病证的传变。9.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卫、气、营、血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主症分析、辨证要点,卫气营血证的传变。10.三焦辨证的概念,上焦、中焦、下焦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主症分析、辨证要点,三焦病证的传变。可能出现的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附:题型举例一、单项选择题1.舌色淡白而有裂纹,多属( )A.阳虚 B.血虚 C.阴虚 D.热盛津伤二、填空题1.久病重病患者,原面色苍白,忽见颧红如妆,游移不定,多为证。三、名词解释1.表证四、简答题1.简述弦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五、论述题1.试述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临床表现的异同。本书使用教材:《中医学基础》(第2版),何文彬、吴承玉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2、当前学历

3、提升学历目标

4、意向学习方式

报考所在地
*
*
*
- 声明 -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首页 考生自助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