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备考 - 自考问一问

安徽自考教育心理学考点试题(三)

2025-07-08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概念: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心理健康标准(六条):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三、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①焦虑症②抑郁症③强迫症④恐怖症⑤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⑥性偏差⑦进食障碍⑧睡眠障碍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第二节 心理评估

  一、定义: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资料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二、参考架构:健康模式、疾病模式

  三、心理评估的意义

  1、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2、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

  四、常用方法

  1、心理测验

  2、评估性会谈

  技术:①倾听②鼓励③询问④反映⑤澄清⑥面质

  3、其他方法:观察法、自述法

  第三节 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⑥小组辅导

  2、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3、心理辅导目标

  ①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基本目标

  ②寻求发展——高级目标

  二、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理性情绪辅导(艾里斯提出)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一)态度

  1、定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2、实质:

  ①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②态度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③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3、态度的结构

  ①认知成分②情感成分③行为成分

  (二)品德

  1、定义: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实质:

  ①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3、心理结构:

  ①道德认识——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②道德情感——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道德情感

  ③道德行为——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技能、习惯)

  (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1、相同点:实质相同、结构一致

  2、区别:

  ①范围不同:态度大;品德小。

  ②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态度有五种水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品德是价值观念性格化时的稳定态度。

  第二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1、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 瑞士)

  ①10岁以前,他律道德

  ②10岁以后,自律道德

  2、道德发展阶段论(两难故事法)柯尔伯格 美国

  三水平六阶段:

  ①前习俗水平: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②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③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②自我意识增强

  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一)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依从→认同→内化

  (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1、外部条件(家庭的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个体其他因素)

  第四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2、当前学历

3、提升学历目标

4、意向学习方式

报考所在地
*
*
*
- 声明 -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首页 考生自助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