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安徽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66
2025-07-08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466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这强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遵循A.发展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C. 教育性原则 D.伦理性原则2. 将测验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其分类依据是A.测验方式的不同B.测验环境的不同C.测验材料性质的不同D.测验目的的不同3. 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所采用的方法是A.自然性质的观察 B.灵活的谈话C. 对偶故事法D. 丰富多彩的小实验4.在维果茨基的理论中,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A.可能性B.决定性C.现实性D. 社会性5.以个体认知发展为标准,将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的是A.皮亚杰B.斯波丁C.洛伦兹D. 阿德勒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第1页(共5页)
6.个体的思维发展分为不同阶段,0~3岁主要是A. 具体形象思维B. 直觉行动思维C. 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D.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7.七八个月以前的婴儿看见玩具就伸手去抓,根据婴儿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阶段,这属于A. 词的刺激—直接反应B.直接刺激—直接反应C.具体刺激—词的反应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8.丁祖荫研究了幼儿和小学生图画观察能力的发展,结果发现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阶段依次是A.认识“对象总体”→认识“空间联系”→认识“因果联系”→认识“个别对象”B.认识“个别对象”→认识“因果联系”→认识“空间联系”→认识“对象总体”C.认识“个别对象”→认识“对象总体”→认识“空间联系”→认识“因果联系”D.认识“个别对象”→认识“空间联系”→认识“因果联系”→认识“对象总体”9.研究发现,采用组块方式进行识记的成绩明显高于不采用组块方式进行识记的成绩,其中,小学五年级学生记忆成绩最好的是A.二组块B.三组块C.四组块D.五组块10.能否善于支配和控制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指的是意志品质发展的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韧性11.在加涅关于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中,加工系统除感受器、感觉登记器、短时记忆、反应生成器、反应器以外,还包括A.瞬时记忆B.工作记忆C.长时记忆D.动作记忆12.桑代克通过一系列的动物实验,提出的学说是A.基因说B.试误说C.技巧说D.反应说13.梅耶认为,新知识的内部联系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过程,反映了学习的过程是A.被动建构B.被动输入C. 主动建构D.被动输出14.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由低级到高级分别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以及A.概念和定理B. 记忆和背诵C. 练习和纠错D.综合和评价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第2页(共5页)
15.根据桑代克的学习理论,猫逃出迷笼后得到的是惩罚而不是奖励,猫就不会逃出迷笼了。这种规律属于A.使用律B.准备律C.失用律D.效果律16.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的组织,而不是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这一观点属于A. 人本主义心理学B.行为主义心理学C. 现代认知心理学D.格式塔心理学17.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可分为几个阶段。其中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的建构,该阶段属于A.习得阶段B.巩固与转化阶段C.提取与应用阶段D.反馈阶段18.利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计算电费,在技能的分类中属于A.智慧技能B.动作技能C.言语技能D. 学习技能19.陈述性知识虽然可分为符号、概念和命题三类,但其核心成分是A.符号B. 概念C.命题D.概念和命题20.认知心理学认为,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A.生产式B.产生式C. 图像式D.规则式21.加涅对智慧技能的层次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正确的关系层次是A.规则→高级规则→定义性概念→具体概念→辨别B.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C.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辨别→规则→高级规则D.定义性概念→规则→具体概念→辨别→高级规则22.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储存的方式,称为A.记忆 B.理解C.表征D. 图式23.影响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有很多,以下属于外部条件的是A.元认知水平B.训练方法C. 自我效能感D.归因模式24. 以下不属于PQ4R阅读策略步骤的是A.预习B.思考C. 复习 D. 教学方法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第3页(共5页)
25.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问题解决者常常受物体常见作用的影响,而对其他的作用视而不见,此种现象属于A.问题情境B. 功能固着C.多余信息D.定势26.发散思维的目的和本质是A.流畅性B.变通性C.独特性D.发散性27.以学习迁移的顺序为依据,可以将迁移划分为A.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B.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C. 正迁移和负迁移D.远迁移和近迁移28.动机的强度影响问题解决。一般来说,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动机强度是A.太弱B.中等C.极强D. 过强29.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指的是A. 素质 B.道德规律C. 品德 D.道德准则30.柯尔伯格进行品德发展研究时,所用的方法是A. 精神分析法 B. 道德两难故事法C.因素分析法 D.以人为本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31.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意义,其原因包括A. 关键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B. 关键期是心理发展矛盾冲突最突出的时期C. 关键期是心理发展最快的时期D. 关键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E. 关键期是心理发展最慢的时期32.加登纳认为,智力超常儿童的特点包括A. 表现独创性或高度的技术水准 B.有多才多艺的表现C.比一般人早掌握许多词汇 D. 观察力敏锐,反应迅速E.比一般儿童兴趣广泛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第4页(共5页)
33.影响学习的外部条件非常广泛,其中最主要的是A.学生的记忆能力B.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信息C. 学生的理解能力D. 教师的教学技巧E.学生的情感能力34.根据适用范围的大小,可以将程序性知识划分为A.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B.非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C. 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D.受意识控制的程序性知识E.智慧技能35. 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包括A. 学习动机可以加强注意B.学习动机可以降低学习过程中的知觉阈限C.适中的学习动机的再现效果最好D.学习动机会缩短学习过程E.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习的坚持性,从而增进学习效果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关键期37.创造性游戏38.自觉性39.上位学习40.教育机智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1. 调查法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其实施要求有哪些?42.个体心理发展的参数主要有哪些?43. 小学生思维发展表现出哪些特点?44.布鲁纳认为学生要理解学科基本结构,其理由有哪些?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45.(本题10分)论述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46.(本题15分)论述学习动机的培养途径及教学中可采取的措施。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