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以新质生产力书写未来人才培养新篇章
2024-05-18 12:59:00
作者:
  5月18日,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首次受邀参加2024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据悉,本次时装周为期6天,涵盖了来自29个省级行政区(包括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以及法国、意大利、英国、韩国、日本等中外合作办学的52所高等院校的千余位青年设计师。“我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能让我校外经贸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全体师生优秀作品被更多人所看到,同时也能突破地域限制,带领该专业立足湖北、走向全国,不断加强学科专业与行业产业的对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中国男装高级定制研究中心主任,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艺术设计学部主任熊兆飞教授说。
  这是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未来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实践之一。此前,在4月26日至4月30日,该校以“光·景”为主题,发展了以未来科技风格为主的“流动年华”系列、以创意成衣为主的“趣味对话”系列及以中式元素与民族元素为主的“寻意东方”系列毕业设计作品展,引导学生将民族文化自信融入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其中,艺术设计学部8名学生的作品在2024深圳环球设计大奖“鲲鹏奖”比赛中分别荣获“一银两铜”、三项优秀奖及两项提名奖的好成绩。
  近年来,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以纺织行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行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顺势而为,通过瞄准新发展阶段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方向,聚焦企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新需求,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集成创新和改造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在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为传统行业持续输送兼具技术创新能力和美学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助力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协同培育新质人才,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为实现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的有效衔接,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有机结合,积极培养创新人才的数字化素养和前瞻性思维,形成与智能纺织业、数字化社会变革相适应的创新意识;同时,主动将数字技术融入创新实践,建立适应智能纺织业发展要求的学习和技能培训体系,努力探索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践模式规划等各环节与数字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新举措,赋能新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主动顺应新质要求,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深刻认识到,只有将创新思维、技术应用能力与艺术审美深度融合,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出适应未来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此,学校着重引入具有国际视野、深厚行业背景和跨学科能力的教师,以期在教学中植入前沿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为学生提供最贴近行业实际的教育体验。同时,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通过“导师制”、科研支持等方式,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激发其教学与科研的双重潜力。
  践行产教融合策略,对接未来产业需求。新质生产力面向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呈现出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显著特性。因此,面对未来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创新实施“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紧密合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确保教育内容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同时,积极与企业展开项目合作,共同研究并设置包括岗位实习,开办工作室,企业赞助比赛等在内的各类有助于行业人才培养的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为未来智能纺织业输送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创新型综合人才。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校长韦一良教授表示,学校一直以来致力培养具有跨界整合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通过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对接未来产业需求,切实为纺织行业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附加值方向迈进。(通讯员:吴婷 苏祖安 熊兆飞)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