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广州小升初面谈启示录
2016-07-06
广州日报
关注掌上高考

  小升初民校面谈于上周结束(6月29日~7月1日),目前民办初中招生进入第一次补录(7月5~7日)。今年的小升初民校面谈有哪些特点,对于四五年级的家长有哪些启示?《求学指南》为你全面盘点。

  今年的面谈方式主要分为“人机面谈”与“群体面谈”两类。

  “人机面谈”是今年小升初民校面谈的新亮点,需要学生利用电脑完成题目。如真光实验需30分钟做24道题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题目,全部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察;中大附中需50分钟完成,但只谈语文,不谈英语和数学;华附新世界需1个小时完成90道题目,均为语数英题目。

  “群体面谈”采取常规方式,考官问,考生回答完成题目。

  今年是第一年采用网上填报志愿报读民办初中。明师教育小升初研究院表示,学生要获取面谈资格,五年级上下学期、六年级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尤为重要。

  而小升初面谈并不是对学生小学六年来课内知识的简单复制,而是对小学知识综合运用与适当拓展,课外个人综合素质发展的考查。学生要养成主动学习,心中有求知欲、好奇心的好习惯,积累出扎实的学科基础,加上出色的表达能力和快速反应才能在小升初民校择校中脱颖而出。

  小升初面谈考点总结分析

  语文

  今年的面谈对语文知识的考察很全面,包括字音、字形、字义、词语运用、病句、修辞手法、古诗词、文学常识、生活常识、课外阅读理解、书面作文、口头作文等。在考察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也适当地进行了延伸,对学生课外学习的积累及运用进行了考察,如文学常识、生活常识等。立尚教育小升初研究中心认为,四、五年级的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要注重课外拓展知识的积累。

  考点一 基础积累

  例:(华附新世界)字词考的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四个选项,每个选项两组字词,然后找出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

  考点: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分析:更注重学生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及运用,如:字音、字形、诗句、文学常识、修辞手法等。

  总结:小学阶段需要把基础打牢,为初中的学习做足准备。

  考点二 文学常识

  例:(2016年黄埔广附)大珠小珠落玉盘,“大珠小珠”是指什么乐器?

  考点:文常积累运用

  分析:语文面谈题多为文学常识、指代词等,此部分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及生活中注意积累,积累得少面谈则比较困难。

  总结:此类题型也需要有足够的积累才可能完成。建议梳理并积累中国古诗词及其作者信息,如易安居士、柳泉居士、东坡居士分别指谁。词语中的典故、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也需要积累。

  考点三 生活常识

  例:(2016年白云广雅)1.假如你是广州市的小记者,要带游客游广州,你会带他们游哪个地方?2.说出二十四节气中的五个;3.写出中国的五个传统节日。

  考点:生活常识积累

  分析:面对第1题,学生没有难度,但需要注意其中的隐含问题,为什么你会带游客去游那个地方,必须把去游览的理由说清楚。第2个题则较有难度,在都市生活的孩子比较少会关注节气,并容易跟中国传统节日混淆。

  总结:遇到类似的问题需要冷静的分析,不可匆忙作答。生活及学习的过程中关注传统文化。

  考点四 课外阅读

  例:(2016年中大附中)阅读课外名著:JK·罗琳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一段有关于运动的描写,请问这个运动叫什么?

  考点:课外阅读积累

  分析:课外阅读是语文科考试必考点,小学、初中、高中均是考察重点,课外阅读不仅仅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加注重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总结,对作者情感的体会及作答时书面的表达能力等。

  总结:课外阅读是大部分小学生的难题,及早梳理,及早总结。

  考点五 作文

  例:(2016年天河省实)口头作文,表达为主,30秒思考,60秒作答,题目:我居然……(我真想不到……)或毕业了,再见或这件事真有趣。

  考点:口头表达能力

  分析:口头作文,没有作文纸可写,没有足够多的时间给学生准备素材,组织语言,仅有30秒钟的思考时间,在30秒内需要根据题目快速补充题目,筛选口头作文的素材。在口头表达时需要临时快速地把语言组织好,并不要脱离说话的中心。对于平时写作有难度的学生有较大压力。

  总结:需要平时对写作的素材进行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量广了大了,读完后思考了、积累了,写作不再是难事。  英语

  今年的面谈对英语学科的考察非常综合,包含了语法知识、阅读理解、自由问答以及口头作文等。课内知识占比较少,主要是在自由问答环节中考察学生对课本各个话题中重点句型的理解和运用。面谈英语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如语法知识中各常考语法点的判断与分析,阅读理解中课外词汇的积累、文章大意的理解和重点信息的把握,口头作文中连词和高级句型的积累与运用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2090927551 2016-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