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长江交汇激荡创新浪潮,材料报国使命淬炼育人担当。重庆大学立足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需求,以“材料强国”党建工程为引领,构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双轮驱动体系,致力于为新材料产业培育兼具科研攻坚与产业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2022年重庆大学材料学院入选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单位,依托多个国家级平台,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打造研究生教育特色品牌。
针对研究生专业认同弱化、服务国家战略使命感不足的痛点,重庆大学以“三项行动”深化思政育人。组建“材料 1935”红色宣讲团,开展“材料强国”系列讲堂,传承精神、强化专业认同;举办科技文化节、口述历史项目等,构建教育闭环,浸润文化底蕴;创新“党建引领-人才培育-科研服务”模式,推动校企共建,组建特色党小组攻克“卡脖子”难题,实现育人资源深度融合。通过将党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联建联动新模式,2024年获评全国党建标杆院系,2025年荣获全国红旗团委。
学校秉持“需求牵引、知行合一”理念,依托“四大育人载体”,深化产教融合与科教融合。通过重构培养方案、创新育人机制,构建材料领域全链条卓越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创立“企业需求池—技术攻关库”对接机制,与中国商飞、两江新区等开展深度合作,承担超千项国家级项目,助力赛力斯汽车技术革新,4个案例入选教育部工程案例库。该模式有效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脱节难题,为关键领域输送大批骨干人才,推动材料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国际化育人方面,重庆大学构建“234”育人生态,依托国家级项目与3大国际平台,推进师资、课程等4方面国际化育人。建成国家级国际化教学团队,与15所全球名校开展双学位项目,材料科学ESI排名大幅跃升,学位点通过国际评估。主办的《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等国际期刊影响力位居前列,显著提升学科国际声誉,每年输送百余名研究生赴海外深造。
依托“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双轮驱动培养模式,重庆大学培养出众多材料领域“基础—前沿—应用”全链条贯通的卓越研究生。博士生贺琼瑶在《Science》正刊发表论文,赵小军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朱万全获2022Acta学生奖。近五年,研究生主持77项科创项目,发表830多篇高水平论文,一流博士毕业比例达71.9%,2024年获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科协博士生托举人才项目。超80%毕业生投身战略领域,30%进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骨干企业,参与超100项关键技术攻关。工程博士张龙柱打破汽车板技术国外垄断,获全国劳动模范;工程硕士韩振宇主导项目填补国内高性能道岔钢轨空白,创造4项世界之最,带来数亿元经济效益。未来,重庆大学将传承“复兴民族、誓作前锋”精神,深化改革,为科技强国培育更多领军人才。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