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发展驶入“快车道”,如何深化多学科交叉创新,构建面向未来的产教融合新范式?11月8日,由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主办、重庆财经学院承办的“新工科・融未来:多学科交叉创新论坛”在渝成功举办。本次论坛聚焦新工科建设的时代命题,汇聚了来自重庆市内外25所本科高校的120余名校领导、教务处负责人、学科带头人,以及百度(中国)有限公司、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行业专家与教研骨干。与会嘉宾围绕新工科建设升级路径、产教深度融合、多学科交叉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会议现场
本次论坛凝聚起三大核心共识:学科交叉是新工科建设的“核心密码”;产教融合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钥匙”;人才培养是服务区域发展的“根本目标”。

电子科技大学原教务处处长、国家级教学名师黄廷祝
“学科交叉、课程重构和范式转化是关键动作。”论坛上,电子科技大学原教务处处长、国家级教学名师黄廷祝以“新工科教育从1.0到2.0的探索实践”为题,报告了其在新工科教育领域的十年探索。其研究表明,新工科教育的进阶路径是“从‘建专业’到‘育生态’的跨越”。

百度智能云企业AI服务解决方案总监杨熠颖
技术与教育如何形成“双重闭环”,开启校企协同育人全新视野?百度智能云企业AI服务解决方案总监杨熠颖表示,大模型在产教融合中扮演着“新基础设施”的角色。通过构建“技术赋能教育,教育反哺产业”的闭环,百度已在国内多地布局大模型人才基地,并协助一汽、歌尔等企业完成了AI人才转型。她提出了高校可利用大模型技术打造“虚实融合的教学场景”,以使学生掌握产业前沿技能,从而为产教融合提供新的可行模式。

分享环节
此外,来自重庆大学、重庆财经学院、重庆工程学院等9所高校的代表,围绕校地实践、人才培养、课程创新等具体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据悉,近年来重庆市在国家战略引领下,积极调整专业结构,近三年增设了138个适应新产业需求的专业,专业结构调整幅度达29%。同时,布局6所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及200余个特色学院,高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显著提升。据重庆财经学院校长吴华安介绍,该校通过“五实工程”将700余项真实产业项目融入教学实践,使实践教学占比大幅提升,切实做到了“课堂连市场,入学即入行”,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生动注解。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