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石化学院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在粤港澳大湾区石化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历史机遇期,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石油化工学院勇立潮头,主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国家战略,精准对接产业集群升级需求,锚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方向,以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为牵引,联动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装备技术及化工自动化技术等专业,构建起专业集群发展优势,创新打造“铁人精神引领、数智赋能强技、政校企协同育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创新之姿、奋进之态,为高职石化类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锻造新模式。
精神铸魂,构建浸润式育人生态
“我们以‘红色引擎’驱动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党建共建,发挥‘双带头人’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师生党员全周期成长。”石油化工学院院长、教师党支部书记李善吉介绍到,学院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深度融入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建设、思政育人全链条,与广州石化等龙头企业共建“铁人精神”沉浸式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进车间”广州石化研学特色实践活动,通过推动实践教学从传统认知型向工业应用型升级,实现了体验型实践向应用型实践的跨越,无论是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还是在推动行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三年,师生党员主导攻关的18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其中,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专利技术转让3项;2024年学院教师党支部获立项广东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职业院校的党建创新既要接天线更要接地气。”李善吉谈到,师生们既能在革命旧址开展直播党课,也能在百万吨石化装置前进行操作实践,更能通过自主开发的系列“数字思政微课程”,将小屏幕转化为立德树人“大课堂”,其举办的“红色讲堂”和“师友茶会”形成了“铁人思政”育人典型案例。
数智赋能,构建“虚实共生”人才培养路径
学院紧紧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建设了基于AI技术的专业状态系统、“数字孪生”实训基地,创新形成教学资源数字化、资源融合化、场景丰富化、管理智能化、应用多元化的“虚实共生”人才培养新生态。通过构建紧贴石化产业岗位需求的柔性化课程群,学院建成3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成功破解化工实训装置投资大、操作风险高、复杂流程难再现等行业难题,实现高危操作安全风险归零,大大降低了实训设备成本。
“我们培养的不仅仅是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更是能解决复杂问题的‘新质生产力’。”李善吉介绍道,学院构建的“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培养体系,通过“企业真实项目进课堂+技能竞赛促提升+职业认证强能力”的闭环机制,让学生在掌握核心技能的同时,更具备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创新素养。这种人才培养生态推动了育人质量跨越式提升,学生斩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省级奖项72项,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2项,省赛金奖1项,省赛银奖1项;“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银奖1项,三等奖2项;教师团队获评省级以上荣誉11人次,1人入选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获评南粤优秀教师,6名教师被聘为广东省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实操考试首席考评专家,实现了教学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双提升。

“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产教融合生态圈”李善吉表示,通过将数字孪生技术与实体装置深度耦合,形成虚拟预演、实体操作、智能诊断的闭环培养路径,使得毕业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了三个月,广州石化等头部企业将学院列为定点人才培养基地。
协同创新,共育产教融合新平台
石油化工学院是广州市产教融合示范区第一批入驻的学院。学院紧抓机遇,充分运用政府给予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以校政企深度融合为导向,依托开发区产业集群,围绕组建产业学院、建设新型实训创研基地、建立双师型师资库、成立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公司、搭建服务平台、组建产教融合发展联盟等核心任务,持续发力。在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优势专业组团发展格局、培育产教融合服务组织、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累计为区域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逾千名,形成了“教育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
在2024年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建校6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石化学院与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联合牵头,汇聚湾区及省内41家绿色化工领域龙头企业、院校和行业协会,成立了“全国智能绿色石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石化产教融合共同体,该共同体深度整合升级广东省石油化工协同育人中心、省级石油化工公共实训中心及广州市石油化工现代产业学院等优势资源,建成了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省级石油化工虚拟仿真基地等。

这种深度融合不仅打破了传统校企合作的“玻璃门”,更以构建需求共研、资源共建、成果共享的协同创新方式,打造出了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创新型产教融合生态圈,推动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全要素融合。
面向未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石油化工学院将持续深化“精神引领+数智革新+产教协同”培养模式,坚持党建引领,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培养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理想信念坚定、技术精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努力为大湾区经济发展和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周荔、李善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