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薪火赓续实践队:赓续红色血脉,赋能乡村振兴
2025-07-15 17:30:00
中国教育在线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2025年7月6日,“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薪火赓续实践队在梁明、马晓玲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蒙峒古村,以“弘扬文化遗产,传承革命薪火,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通过追寻革命足迹、慰问老党员、直播助农、访谈创业典型等多元形式,实践队将青春力量注入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绘就了一幅“红绿交融”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图 | 与永梅村书记合影

  重走红色故地,赓续红色薪火

  鹰扬关作为红七军转战途中的重要战略据点,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红色记忆。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薪火赓续实践队队员们在指导老师梁明及马晓玲的带领下,沿着崎岖的红军故途徒步而上。在鹰扬关革命博物馆内,泛黄的家书,斑驳的军号都在诉说着革命先烈们“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壮。队员们通过沉浸式参观,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以血肉之躯筑起胜利之路的艰辛,也更加坚定了“赓续红色薪火”的信念。

  

图 | 鹰扬关红七军浮雕广场合影

  对话巾帼先锋,解码“一片叶子”的致富经

  实践队专程走访了蒙峒古村乡村振兴带头人覃玉娇女士。这位返乡创业的壮族女性,作为永梅村第一家民宿“瑶胞娇客栈”的经营者及蒙桐古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带头人,覃玉娇女士分享了她的创业故事。2015年村庄启动特色建设后,她返乡改建房屋,依托家乡生态优势,开创民宿事业。同时,她将紫苏从田间野草打造成当地特色产业,借助电商平台拓展市场。创业的过程中总会遇见很多问题,蒙玉娇谈到一边忍一边解决,往前走,创业重在执行力。她把一片紫苏叶,硬是打造出了一片天。覃玉娇的奋斗历程,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密码。她的故事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懂农业、爱农村、善经营”的新农人。

  

图 | 紫苏田对话覃玉娇女士

  直播助农惠民,赋能乡村振兴

  实践队依托网络平台开展了特色助农直播活动,将数字技术化作新农具,让民族特色产业在云端绽放异彩。队员们身着壮锦服饰,化身“青春助农主播”,手持新鲜采摘的紫苏叶,结合壮族瑶族文化,在镜头前生动讲解紫苏叶的养生功效。同时,在直播中还进行紫苏酱熬制过程的展示,生动展示紫苏酱的原生态0添加的健康元素,在观众的呼声下,实践队循众加推直播助农2场,吸引超6000人次观看,带动农产品销售额突破3500元,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图 | 直播助力乡村发展

  聆听初心故事,筑牢信仰根基

  实践队联合村委开展“慰问老党员”活动。实践队队员们走进两位老党员家中,聆听他们讲述入党故事和乡村变迁。99岁高龄的老党员蒙聪堂向大家回顾了蒙峒古村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变化,他抚着泛黄的党徽谈到,在党的政策引领下,蒙峒古村的发展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只要一切跟着党走,生活就会越来越好。85岁的唐妹仙老人担任村委计生干部28年,她谈到:“我的一生没什么贡献,在蒙峒古村这28年来接生了千余个小孩。我一直遵循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两位老党员谈到的“一切跟着党走,一切为人民服务”,这句朴实的话语,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红色精神中“人民至上”的永恒底色。临别时,蒙聪堂和唐妹仙两位老党员嘱托实践队队员们要听党话、跟党走,传承红色精神,争做时代新人。我们铭记于心,承先辈之精神,创吾辈之未来。

  

图 | 慰问蒙聪堂老党员

  

图 | 慰问唐仙妹老党员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薪火赓续实践队以脚步丈量乡土,用专业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从鹰扬关的红色洗礼到老党员的精神传承,从直播间的青春呐喊到紫苏田的产业探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薪火赓续实践队以实际行动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未来!

  来源: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梁明、李焙如、蔡杭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