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大学“同心筑梦”青马学子实践团,分赴福建龙岩、广东梅州,重走闽粤赣“红色交通线”。这条交通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建立的秘密地下网络,用于沟通党中央与各革命根据地,打破敌人封锁。重走此线,不仅是对770余公里历史地理通道的一次跨越,更是一次精神传承之旅。

这支由15名学生骨干组成的团队在红色交通线核心区开展社会实践,在闽粤大地上寻访革命足迹、深化校际合作、赋能乡村教育,在行走的思政课堂中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
红色研学,在松毛岭与古田追寻信仰印记
实践团首站深入龙岩革命老区,这里不仅是长征零公里处,更是红色交通线闽西段的关键枢纽。团队成员先后走访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红军长征第一村)、松毛岭战役遗址、红九军团长征出发地陈列馆、邓子恢故居、古田会议会址等革命旧址,通过实地参观、情景教学和专题研讨,沉浸式体验红色历史。在中复村,队员们聆听1934年松毛岭阻击战的壮烈故事,触摸红军桥上的“生命等高线”。在古田会议会址,队员们重温“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历史,丘佳彤同学分享道:“尽管当年大雪纷飞,前辈们席地而坐坚守信仰,奠定了党的胜利根基。这场行走的思政课,也是一次红色血脉融入青春血脉的难忘历程。”

(实践团参观古田会议会址)

(实践团参观邓子恢纪念馆)
湾区连苏区,两校共育时代新人
以“红色交通线”为纽带,实践团深化校际协同,赴龙岩学院开展合作交流。两校师生代表围绕共青团工作融入大思政体系建设、实践育人、新媒体建设及校园文化精品打造等话题深入研讨,并正式签署两校共青团合作备忘录。此前,两校已在“理论共研、组织共强、人才共育、发展共促”方面达成共识,本次签约构建起“湾区视野+苏区精神”的共融模式,进一步夯实了共建基础。聆听了原创红色舞台剧《红色的孩子》的创作经历后,朱舒洁同学深感震撼:“这部历时两年打造的精品,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信仰对话,创作本身就是精神洗礼。”会后,两校师生共同参观“共和国文化摇篮”中央苏区文化建设专题展馆与客家文化馆,体验红色文化与客家文明的交融。

(两校团委签署合作备忘录)

(实践团参观龙岩学院“共和国摇篮”中央苏区文化建设专题展馆)
星火接力,在红土地播撒科技火种
梅州市是红色交通线粤东段的重要辐射区,实践团延伸“红色交通线”精神,来到承载交通线记忆的革命老区,开展科技赋能乡村教育行动。在石正中心小学,团队成员将AI技术与科普支教相结合,为乡村儿童带去沉浸式课堂。科学实验课上,“水火箭”腾空引发欢呼,“火焰掌”实验在掌心绽放科学原理,“魔法药水”变色激发好奇心;手工课中,孩子们制作炫彩“星球灯”和创意“机器人服装”;体育课则融入军体拳和趣味接力。创新设计的“科学家寄语”环节,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让爱因斯坦、钱学森等巨匠“跨越时空”对话学生。五年级学生王梓骅兴奋地说:“科学课太有趣了!我将来要发明帮助农民的机器人。”实践团成员曾昱凯总结:“科技筑梦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将红色精神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

(实践团成员指导小朋友制作“星球灯”)

(小朋友制作的黏土盘)
据了解,作为广州大学“青马工程”标杆项目,“同心筑梦”实践团已形成“红色研学+科技服务+文化赋能+校地协同”的特色模式,三年来足迹遍及新疆、广西、福建等地。学校共青团将持续深化红色研学常态化和校地合作长效化,引导青年学子将先辈理想转化为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书写青春华章。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广大宣)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