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感动中国”的聚光灯投向保定支教团队,那束穿透山野的教育微光,再次让人们看见志愿力量如何改写乡村孩子的命运。7月12日至26日,在安徽宿州毛雷庄小学与广东阳山鱼水片小学的暑期校园里,淮北师范大学薪火义务支教社的24名大学生,正以同样的热忱接续着这份“用教育托举希望”的事业——他们带着精心设计的课程走进课堂,用家访串联家校温情,以成果汇演展现孩子成长,在15天的朝夕相伴中,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鲜活动能,让“奉献、传承”的支教精神在南北乡野落地生根。
多方联动,校地共绘育人画卷
为保障本次暑期支教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薪火义务支教社积极构建多方联动机制,铺就了协同育人的坦途。前期,社团组织骨干成员积极与校方沟通交流,制定了一套包含知识传授、兴趣培养、品格塑造的立体化教学计划。支教点所在学校全力配合,高效完成教室布置、教学物资筹备等工作,为活动的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使志愿者们更好适应支教环境、提升教学能力,两支队伍于出发前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业培训,使志愿者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力求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专业的技能和更加开放的心态投入到即将到来的支教活动中去。这种“高校人才输出+地方资源保障”的模式,为支教活动的成功举办筑牢了根基,也为乡村教育协同发展探索了有效路径。
多元课堂,照亮乡村儿童成长路
在安徽宿州毛雷庄小学和广东阳山鱼水片小学,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丰富多彩,支教团队围绕“拓宽视野、激发潜能”的目标,打造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课程,精心策划了一场成长赋能与潜能激发之旅。
兴趣拓展,绽放活力:在毛雷庄小学,美工课上孩子们用双手创造五彩世界,体育课上奔跑跳跃释放活力,舞蹈课上跟着节奏舞动身姿,第二课堂矩阵让校园充满欢声笑语。
美育浸润,滋养心灵:在鱼水片小学,“七彩美育”课程体系精准填补当地素质教育缺口,歌声、画笔、戏剧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在艺术的熏陶中感受美好。
家校联动,助力成长:志愿者们开展家访调研,围绕“家校共联助力成长”主题,深入了解乡村家庭教育痛点,搭建起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在乡村落地。
双向成长,青春在奉献中绽放
教育是一场心与心的交流,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孩子们的进步与笑容,是对志愿者们最好的回馈。在备课、授课、与孩子们的相处中,他们不仅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更深刻体会到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支教尾声的成果汇演,成为孩子们展示成长的舞台,合唱清亮、舞蹈灵动,掌声与喝彩是对教学成果的肯定,更是乡村教育振兴的生动缩影。
从保定深山到皖北平原,从粤北乡村到更多需要光亮的角落,支教精神的传承从未停歇。二十一年风雨兼程,薪火义务支教社的足迹已遍布全国多地。从最初的默默耕耘,到如今累计开展支教活动3500余次、汇聚上万名大学生志愿者、授课7万余课时、服务近3万名农家孩子的蓬勃态势,这份坚持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投薪加火,为农村教育助燃;沥胆披肝,帮农家孩子读书。”这句坚定誓言,是薪火义务支教社最真实的写照。展望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薪火”照亮更多乡村角落,吸引更多青年投身乡村教育振兴,以教育为笔,共同描摹乡村振兴的壮阔蓝图,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拥有绽放梦想的可能。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