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欧盟十国驻穗总领事齐聚广外 共商中欧建交成果与展望
2025-09-25 09:33:00
中国教育在线

  9月22日,“中欧建交成果与展望学术会议(2025)”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山校区国际会议厅举行。本次会议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丹麦王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并得到了中共广东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支持。来自丹麦、比利时、波兰、意大利、德国、希腊、葡萄牙、荷兰、西班牙和法国等十国的驻穗总领事和副总领事中欧商会代表和中外学者参会,共同回顾中欧建交50年来在各领域取得的历史成就,并就进一步加强中欧友好合作关系展开研讨

会议现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闫相斌教授丹麦驻广州总领事沈博(Søren Bindesbøll)和中共广东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二级巡视员邱辉林分别致辞。会议开幕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李青教授主持。

  闫相斌校长在致辞中指出50年来,中欧务实合作取得跨越式突破,双方在财政、金融、司法、人文领域等合作富有成效,在数字经济、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稳步推进,展望未来,中欧合作仍然具有很坚强的韧性。闫相斌还指出,学校从建校之初即致力于推动中欧的文明互鉴,历代广外人为此笃行不怠、深耕不辍,为中欧关系深入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广外已与欧洲26国174所高校建立合作,未来将继续发挥人文交流纽带作用。

  沈博总领事在致辞中指出,2025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与奠定欧盟基石的《舒曼宣言》(Schuman Declaration)发表75周年的双重里程碑。他强调,欧盟的和平繁荣源于历史性的政治抉择,而非理所当然。面对当前挑战,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丹麦聚焦竞争力与安全两大核心议题:一方面需通过简化法规、降低能源成本提升经济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应对地缘政治威胁,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沈博高度肯定本次会议对促进欧中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意义。

  邱辉林巡视员在致辞中指出,2025年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双方关系历经考验,保持稳定发展。她特别强调了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通过与欧盟通过投资交流会、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大会等平台深化合作,并提及2024年欧盟成员国驻穗领馆参与的地方考察和文化活动有效促进了粤欧互联。展望未来,邱辉林呼吁双方秉持相互尊重、开放合作的原则,共同落实中欧共识,为下一个50年的双边关系书写新篇章。

  中国欧盟商会华南董事会副主席布兰丁·克雷萨尔(Blandine Cressard)在庆祝中欧建交50周年的发言中肯定了双边贸易额增长至7800多亿美元的成就,尤其指出中国南方仍是极具吸引力的投资与创新中心。布兰丁呼吁中欧双方需在政策一致性、数字标准统一及法治环境等方面共同努力,以应对地缘政治竞争。尽管存在挑战,她仍对合作前景表示乐观,坚信中欧应携手深化关系,共建光明未来。

  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副会长郑勇强阐述了新时期中欧绿色能源合作的实践与展望。他指出,双方在碳中和目标上高度一致,并已建立成熟的对话机制,中国在光伏、风电等装备制造方面具有优势,欧洲则提供技术与市场,合作潜力巨大。他举例一家广州新能源企业通过在欧洲七国设立子公司,创造超千个就业岗位,展示了合作成果。展望未来,郑勇强呼吁在战略协同、技术创新(如氢能、储能)及产业互联上深化合作,并介绍了中欧科技合作协会在搭建巴伐利亚创新中心等平台方面的努力,坚信中欧绿色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欧盟商会华南董事会副主席叶春雨基于其20余年华南经验,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凭借香港金融、深圳科技、广州制造的钻石模式,成为中欧协同创新的重要试验场。她通过广州塔、深圳乐高乐园、法国眼科技术等案例,说明合作已从宏观协议深化为具体生活层面的共赢。面对AI普及与老龄化等趋势,叶春雨提出四点建议:深入理解中国区域市场差异、加强面对面交流、区分政治与商业、积极担当湾区推广使者,强调真正的协同效应需通过共同价值下的务实合作方能实现。

  广州卫视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外部副主管李梦圆分享了公司通过通过与欧盟深度合作成功走向国际的经验。她强调,与德国杜伊斯堡创新中心等机构共建的研发中心是关键推动力,通过临床合作、技术交流(如中欧医生互访手术)克服了认证壁垒与文化差异。尽管欧盟CE认证严格且挑战持续,但李梦圆认为开放合作与网络平台是共享先进技术、实现共赢的重要途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领军学者李形教授坦言,欧盟正面临与大国关系的复杂挑战,同时在安全、能源和关键技术领域存在依赖性。他强调,尽管中欧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但持续对话至关重要。“对话并不能消除分歧,但有助于管控分歧,建立信任,并在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打开合作之门。”作为在中国与丹麦之间生活和工作数十年的亲历者,他呼吁双方致力于建设一个对话战胜分裂、合作战胜对抗的未来。

  丹麦国家博物馆高级研究员本杰明·阿斯穆森(Benjamin Asmussen)则以18世纪的全球贸易为切入点,生动描绘了欧洲商船远航至广州黄埔古港的历史场景。他指出,从最初的停靠修船,到建立商馆,再到深入福建山区收购茶叶,早期的商业活动不仅是经济行为,更伴随着文化的碰撞与身份的交织。关税、贸易公司等现象,在数百年前就已成为中欧交往的一部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领军学者于奇智教授以中法关系为例,阐述了思想文化交流的双重镜像效应。他回顾了萨特等法国思想家在中国的传播,以及改革开放后“西学热”对中国学术界的深刻影响。与此同时,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也在法国汉学界被重估,成为反思西方传统的“他山之石”。他认为,这种双向的思想互鉴超越了国界,最终的目标是在差异中寻找“无条件地互相尊重、互相承认的领域”,实现人类的和谐共生。

会议合影

  9月22日,为庆祝中国与丹麦建交75周年推动中丹文化交流中国-丹麦文化交流图片展揭幕仪式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举行。本次图片展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丹麦王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和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共同发起,共展出11件珍贵影印资料,生动回溯中丹两国长达350多年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巩固中丹合作成果和加强文化往来具有重要意义。来自丹麦、比利时、波兰、意大利、德国、希腊、葡萄牙、荷兰、西班牙和法国等欧盟十国的驻穗总领事和副总领事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师生共同参加了图片展的开幕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闫相斌教授、丹麦驻广州总领事沈博(Søren Bindesbøll)先生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党委书记、原校长隋广军教授分别为开幕式致辞。

图片展合影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杨欣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9-15 09:37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9-15 09:29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9-12 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