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报名回执
“2026 届广东中考一轮备考研讨会 ”
报名回执
单位名称: 发票税号:
发票类别: □培训费 □会务费(请咨询财务意见打√ )
领队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备注:
1.即日起接受报名。此表可复制或自制或致电会务组转发。请务必于 11 月 2 日(星期日) 前将该回执发送至微信号刘老师 18122124823(微信同号)。敬请正确填写单位名称和税 号(开票参照,不容失误)。如需要会务组安排住宿,请在相应位置写“是 ”或打√ , 否 则留空即可。
建议提前转账,汇入账号——
户 名:佛山思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银行佛山南海灯湖领秀支行
账 号:635374438036
2.本届研讨会主办方委托佛山思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会务工作,并开具相应发票。任 何问题,请致电我们:18122124823(刘老师)。
3.本届研讨会报名人数达 350 人以上,即可如期召开。
附件二:专家简介【排名不分先后】
开幕式主讲专家
焦建利
教育学博士,教育技术学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终身学习者,教育自媒体人,利用时间经营个人学术博客网站 jiaojianli.com 二十载, 访客遍布海内外。
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学习科学与技术、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基于移动终 端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智慧教室)、极简教育技术、在线学习等问题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代表性著作包括《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专著)、《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 变革教育》(主译)、《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三、四)(主译)、《指尖上的学 习》(专著)、《慕课和全球开放教育》(主译)等。
焦建利教授担任诸多社会职务,包括教育部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与课程建设专家顾问组 成员(2020.4-),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 ”指导专家组成员(2018-);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18-),广东教育学会网络教 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2019-)等。
*数学学科
彭海燕
数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佛山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主任、中学数学教研员。广 东省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及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学科教研基地(高中数学)主持人,佛山 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中国数学教育》杂志执行编委。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广州 大学硕士生导师,广东省数学会数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奥数教练员,国培计划高端 研修工作坊优秀坊主、骨干教师导师。主要从事课程教学改革、管理以及中学数学教学研 究与数学教育工作,在《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150 余 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著作有高考数学全国卷“三部曲 ”(《高考数学 全国卷真题精编》《高考数学全国卷解密》《高考数学全国卷原创演练》)和高中数学新 体系《概率统计的秘密》、高中数学新课标新教材主题精编系列、高中数学人教版教科书 《教学设计与指导》必修 1、《素养导向下新高考教学模式构想》、《高中数学单元整体
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探索》(上下册)。主持六项省市课题,教育部考试中心重大委托项目 “高考评价体系框架研究 ”课题组成员。
刘婷婷
中共党员,硕士学历,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集团)东城实验中学数学骨干教师。从教十 余年来,始终坚守“ 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的教育理念,深耕教学一线,不断探索创新 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她所执教的 班级数学成绩优异,平均分长期名列前茅。在市级多项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曾荣获市说 课比赛一等奖、市教学设计二等奖,多个微课作品荣获市级一、二等奖。
张子文
中共党员,现任初三数学教师。多次承担校内外公开课,积极参加多项区、市级教学教研 活动。在顺德区学生核心素养展示活动中,多次被评为数学学科优秀指导老师,参加 2021 学年顺德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作业设计活动,获得三等奖。参加 2024 年和 2025 年区中考 七科教师解题比赛均获二等奖。在 2024 年区初中数学"悦享生活与数同行"学生素养展 评活动中,指导学生的作品《勾股定理的应用》荣获一等奖。在 2025 年区初中数学实验 教学设计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语文学科
郑书慧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骨干教师,市优秀教师。
教学经验丰富,担任东莞市慕课及名师学堂主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获 广东省一等奖第一名,全国二等奖第一名。
教研成果突出,主持并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教学论文获全国二等奖及省市一等奖并在 CN 刊物发表;多次在市级教研活动中开设讲座。
擅长阅读与写作教学,指导学生作文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个人参加首届大湾区 高考下水作文大赛获一等奖;主编校本教材《悦见——初中生阅读散文卷》一部,《跟名 家学作文》一部;参编中学生阅读刊物多部;出版个人诗集《我喜欢你》一部。
擅长试题命制,多次参与期末试题、中考模拟试题、教师招聘试题以及高中自主招生试题 的命制工作。
田丹
初中语文副高级教师,文学硕士,广东省周华章名教师工作室(2024-2026 年)助手。先
后被评为蓬江区“最美教师 ”、蓬江区第五批名师、首批“蓬江教育人才 ”、蓬江区教育 创新人才“班主任创新人才 ”。课例曾获评教育部“优课 ”。荣获省市区级教学教研奖项 70 余次,主持、参与省市区级课题9 项,发表论文、案例 5 篇。
孔淑仪
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现任初三年级班主任、语文教师,曾长期负责腾龙文学社。从教以 来,教学成绩优异,多次承担区、校级公开课,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及教研活动。先后荣获 佛山市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顺德区中学生现场作文展示辅导一等奖、顺德区九 年级新授课教学设计一等奖、顺德区初中项目化学习案例展示一等奖、顺德区初中语文教 学能手大赛二等奖等荣誉。
*英语学科
石红梅
教育部国培项目入库专家;广东省特级教师;英语正高级教师;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华中师大外语学院硕士生基地主持人及硕士生导师;华南师大本科生校外导师;东莞市名 师工作室主持人;东莞市特色人才;人教社教材全国培训专家;广东省中小学英语优秀教 研组长;东莞市教育家型教师工作站主持人;担任 10 个名师工作室指导老师;主持参与 完成省市级课题 10 项;教学成果获市一等奖、省二等奖。广东省外专委理事;指导 50 多 名教师获全国及省市赛特等奖及一等奖;近年开设中考备考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教材与 课堂研究与实践等专题讲座近百场。
陈碧娜
珠海市第八中学 初三年级主任、珠海市教育研究院中心组成员、香洲区教师发展中心组 成员、公办中小学新教师教育实践片区导师、香洲区教育科研专家库成员。
承担区级讲座 2 次,曾受邀到云南泸水、肇庆、汕尾做备考讲座;承担市区级公开课多次; 2020 年教育部第三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新秀课;2019 年珠海市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 赛一等奖;2015 年香洲区“一师一优课 ”一等奖;2012 年香洲区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 2011 年香洲区教学设计和课例比赛一等奖;主持市级课题 1 项;参与市级课题4 项。在 省级刊物公开发表论文 5 篇;其中获奖 3 篇:2 篇获得市级二等奖,1 篇获得区级一等奖。
翁子童
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初中英语教师、班主任。多次承担校内外公开课,积极参加多 项区、市级教学教研活动。曾获得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特等奖、顺德区中考解题大赛
一等奖、顺德区论文评选比赛一等奖、佛山市“命题 · 品题 ”活动一等奖、第 16 届“外 教社杯 ”省级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曾承担佛山市跨区域项目式学习整本书阅读范式课。 希望用语言搭建桥梁,引导学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物理学科
魏能新
中学物理高级教师,大朗教研员,东莞市物理教研会常务理事,东莞市首批学科带头人, 卢婉嫦省市名师工作室、范传东市名师工作室、姚杨海市名师工作室指导老师。在《物理 教师》等国家级和省级杂志发表论文近 20 篇。主持市级课题多项。带领学校教研组全体 老师共同努力,于 2010 年获评东莞市优秀教研组,2016 年获评广东省优秀示范教研组。
刘小丹
广东省谭诗清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佛山市初中物理学科优秀青年教师,佛山市初中物理 教学能手,南海区骨干教师,南海区优秀教师,南海区教育教学科研先进个人,南海区九 年级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监测优秀辅导教师,里水镇物理教研员。
曾获佛山市初中物理优秀课例展示“特等奖 ”、佛山市“命题 ·评题 ·品题 ”比赛一等奖、 佛山市第八届初中物理原创(改编)题“一等奖 ”、南海区教学能手大赛“特等奖 ”等多 项奖项。课例《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获评“佛山市基础教育精品课 ”,课例《测量物体 运动的平均速度》获评“佛山市实验教学精品课 ”。参与编写《佛山市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指南》和南海区《初中升高中衔接课程 ·物理科学生用书》,在《中学物理》上发表论文 多篇,培养中考满分状元多名。多次跨区上公开课,作讲座,均获得好评。
胡楚晴
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初中物理教师,班主任。先后荣获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优胜奖、顺 德区 2024 学年少年科学院(物理)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024 年顺德区“命题 ·评题 ·品 题 ”活动二等奖、2024 年度顺德区论文评选三等奖、2025 年中考学科教师解题大赛物理 学科比赛三等奖。深信“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内 在潜能与学习热情,引导他们探索物理的奥秘。
*化学学科
刘荣发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初中化学高级教师,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考试命题省级
骨干教师培训成员,佛山市三名人才“名班主任 ”,佛山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佛山 市初中化学优秀学科青年教师,南海区高层次人才,南海区化学骨干教师,南海区优秀班 主任。
曹梅姣
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初中化学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中山市骨干教 师、优秀教师、第二届青年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初中化学学科教研基地成员。曾获 省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案例一/三等奖、内地西藏班教学设计一等奖等多项省级荣誉; 获省市精品课例、实验说课、实验论文一等奖等奖项;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在省 级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在全国、省、市平台开设公开课及专题讲座十余场。
董诗莹
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初中化学教师、班主任。积极参加多项区、市级教研活动。荣获顺 德区初中学段“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优秀案例评比二等奖、佛山市初中化学学科“命题 ·评 题 · 品题 ”原创试题设计二等奖、校级“聚焦思维 ·深度学习 ”高效课堂评比活动教学设 计环节一等奖。
*历史学科
邓文明
中学历史正高级教师,惠州学院政法学院兼职教授,惠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惠州市 基础教育“头阵计划 ”卓越教师 1+N 团队优秀领头人,惠州市初中历史学科指导委员会委 员。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优秀青年历史教师,惠州市高层次人才,惠州市优秀教研工作者, 惠城区拔尖人才,惠城区名教师,惠城区优秀教师。参与初中历史教材及教师教学用书的 编写,出版学术专著 2 部,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惠州市成果奖特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发表论文 6 篇,主持市级课题 2 项,参与省级课题 2 项,高校课题 1 项。 多次承担省市区各级公开课及学术讲座,教学教研成果丰硕,深受业内好评。
钟小敏
初中历史高级教师,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副校长。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优秀青年历史 教师,广东省中小学智能教育应用名师团负责人,东莞市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东莞市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东莞市教育学会历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 师,东莞理工学院基础教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东莞松山湖初中历史兼职教研员。
雷咏欣
初中历史一级教师,多年在初三年级任教,对中考备考有着丰富的经验,所带班级中考成 绩优秀。多次承担区级以上公开课:如佛山市初中教学专项视导区域交流公开课、粤晋两 省教学研讨峰会公开课、顺德区级公开课等。积极参加教学比赛及教研活动,曾获顺德区 青年教师能力大赛一等奖、顺德区中考试题研究报告展评活动一等奖、顺德区教师解题大 赛一等奖;参与多项课题: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 ”规划项目课题《利用乡土历史提升 七年级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广东省“十三五 ”教育科研规划青年教师发展专项课 题《部编历史教材七年级学生课堂活动研究与资源探索》等。
*道法学科
杨惜从
中学政治高级教师;南海区名师、学科带头人;广东省中考命题与培训专家;国家《义务 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样题原创作者;高中学生发展与核心能力(ACC)人文素 养测评专家;教育部国家德育监测评价专家。
谢晨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深圳市袁丹洁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南山区名师工程“教坛新 秀 ”,南外集团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南外集团鲲鹏班拔尖人才班负责人。多次承担区研讨 课和专题讲座,曾获得第二届全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大赛特等奖、深圳市命题比赛 一等奖,南山区百花奖一等奖,南山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一名)等荣誉,获 评深圳优秀青年教师,深圳中考优秀阅卷教师等荣誉称号,工作以来在《中学政治教学参 考》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等国家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郑紫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班主任。教学成绩优秀,多次承担校、区级公开课。积极参加多项 区、市级课题研究以及教学教研活动。荣获佛山市 2024 学年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设 计一等奖、顺德区解题大赛二等奖、顺德区 2023 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单元整体教 学设计 ”一等奖等奖项。还曾获时事政治小论文评比活动优秀指导教师、新教师培育基地 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进 行有逻辑的深度学习。
附件三: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外国语学校
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初级中学,是顺德区第一中学初 中部。顺德区第一中学创立于 1911年,原名“顺德中学堂 ”,原址在原顺德学宫内。与 辛亥革命同龄,成长于大师辈出的民国时代,发展于革故鼎新的新中国,腾飞于改革开放 的新时代,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百年名校,也是顺德的教育名片。
2016 年顺德区第一中学外国语学校(即顺德一中初中部)与顺德区第一中学实施集 团化办学、一体化管理,从学校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实现了教师资源、 课程资源、硬件资源的共享机制。
学校师资力量十分雄厚。全国模范教师、“五一劳动奖章 ”获得者、广东省特级教师、 南粤优秀教师齐聚于此,50 位高级教师(含正高级 1 名),16 位市(区)学科带头人, 60 位区骨干教师等,与中青年教师们共同组成了强大的教学团队。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学校、全国中学百强文学社、现代教育 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UNIPLUS 北外国际外语特色实验基地、英语阅读 教学示范基地、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推广示范学校、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 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广东省心理健康示范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一 级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初中教育发展联盟 ”会员单位、佛山市中小学思想道 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佛山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佛山市义务教育优质学校、佛山市 依法治校示范校、佛山市安全文明校园、佛山市文明校园、顺德区先进学校、顺德区初中 教学质量优秀学校等。
百年一中,薪火相传。学校秉承“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身 ”的一 中校训和“崇尚一流、追求卓越 ”的一中精神,以“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 ”为办学理念, 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自主发展、开放办学 ”的办学策略,以培养“ 四会 ”(学会 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身)卓越青少年为德育载体,以“一体两翼三层次 ” 卓越课程体系,聚焦思维,深度学习,构建“思维课堂 ”和“智慧课堂 ”,提质量,创特 色,加强人文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在以集团化办学和英语特色为引领的新时 代教育改革下,进行学校升级转型。加强人文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是一所让 社会满意、家长信任、同行认可、教师幸福、学生喜欢的高品质学校,也是学生求知的乐 土。
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顺德区第一中学外国语学校将会继续推动顺德一 中教育集团和我校初中品牌学校的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深化认识, 凝聚共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着力做好各项工作,以实干的精神,用匠心的态度,实现 高效能教育,当标杆、作表率,为把顺德区第一中学外国语学校建设成为顺德区品牌学校 而奋勇前行!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