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广州铁职院青锋实践团果香米韵——“1+4+N”范式助力丹邱村乡村振兴
2025-09-30 14:53:00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2025年暑假,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青锋实践团赴增城区朱村街丹邱村开展为期1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这支大学生团队连续三年扎根丹邱,围绕增城丝苗米产业,讲好丹邱故事传播丹邱文化。今年,实践团创新构建“1+4+N”体系,通过直播推广破圈、文旅基因解码、立体传播矩阵、墙绘美育深耕四维引擎,带着让丹邱村“破圈”的全新计划再出发,以“青春之力”助力丹邱村乡村振兴。 

  以科技之犁深耕热土,凭创意星火点亮乡野! 

  作为连续三年深耕增城丝苗米产业的青年先锋队,青锋实践团升级行动范式,紧扣丹邱村对新型电子商务技术、信息数字技术(电商运营、智慧农业)与创意赋能(文旅开发、墙绘美育、IP孵化)的切实需求,创新构建“1+4+N”体系——以“壮产业筋骨、铸文化精魂”为双核驱动,通过直播推广破圈、文旅基因解码、立体传播矩阵、墙绘美育深耕四维引擎,让流量变销量、让农产品变商品、让田园变风景,全力推动丹邱村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全面振兴,书写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 

  直播带货拓路:以“五景连线”激活乡村流量密码 

  (直播部分) 

  聚焦“产业兴乡”,直播组深挖客户购买心理,重构消费体验,用“实地考察+创新思维”架起乡村与市场的桥梁,五场直播收获3.5万曝光、30万点赞、近千元交易额,让直播镜头成为激活特色产业的“金钥匙”。 

  直播组在延续往年基础直播模式上,围绕“如何让观众更有代入感”和“如何提升产品转化率”等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创新打造了“场景化展示+故事化讲解+才艺表演”的直播新模式。

 

  (直播组直播中的图片) 

  同时,直播组化身“产业调研员”走进果园查看果实饱满度及生长环境,步入增城丝苗米育苗地与种植地了解优质稻米的种植工艺与流程,跟随新农人学习暴打柠檬茶的制作方法,了解学习农产品的文化背景、生产模式和产品价值,记录从田间到车间的全链条细节。随后,启动“五景连线”助农直播,创新推出“育苗工厂-稻田-茶艺露营地-果园”的实地全景直播矩阵,以连线方式串联起直播间观众与农产品生产地之间的桥梁。 

  调研稻香密码:以文旅地图赋能乡村发展之路 

  在实践活动筹备阶段,调研组聚焦丹邱村的资源禀赋与发展需求展开深度研讨,创新性地以“研学旅游路径”和“丝苗米农耕文化”“研学旅游一体路径”作为本次调研工作的两大主线,纵深推进各项任务。 

  团队成员除了调研丹邱村的产业现状与发展空间,还走访数余个村落,采访当地村民与农庄厨师等群体,累计收集采访照片、文稿等素材达20GB。将视频素材整理剪辑,推出“增城丝苗米宣传片”;,以“一粒米的旅程”为叙事线索,调研组串联大岗炮楼、步云桥、风车稻田等地,绘制出研学旅游一体路径的“文旅地图。并且针对暂未开放的陈列馆、待完善的步道细节等问题,提出旅游服务设施优化方案。 

  调研组精心绘制的“研学旅游一体路径”文旅地图与“增城丝苗米鸡饭宣传片”融汇数据与人文,挖掘农文旅融合切入点,不仅是丹邱故事的立体索引,更让千年农耕文化顺着脉络“走”出田野,为“时光穗稻”品牌铸就文化之魂、铺就产业之路。

 

  (调研组图片) 

  绘就多彩画卷:“视频+设计”打通丹邱农旅宣传新动脉 

  (文宣部分) 

  发现虽然丹邱村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但其宣传手段较为单一。文宣组团队通过视频创作、文字创作、海报设计等多元形式,累计产出视频15条、直播海报5幅、宣传推文8篇等相关宣传内容。 

  文宣组巧用设计,为丹邱农产品设计“米宝”“檬宝”的IP形象;,为丹邱幼儿园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蒙画卷,量身打造五幅童趣墙绘,让爱国、诚信等理念化作可触摸的童趣场景;,团队更执笔改造乡村墙面,“‘柠’聚活力,‘啡’尝精彩”的艺术墙绘成为乡村的一道风景线。直播海报以丹邱村的“增城丝苗米晶透质感”为核心视觉符号,融合丹邱村香水柠檬和火龙果玫红,吸引不少群众进入直播间。 

  在视频方面,《青锋日报》Vlog刻录青年汗水,增城丝苗米专题片溯源农耕智慧,丹邱村宣传片——《寻迹丹邱 田园诗行》传播独特丹邱特色,而《稻乡愁》MV以稻浪为五线谱、以炊烟为音符,让离乡游子在旋律中触摸故乡温度。并且实践团事迹累计被中国青年网,中华网,基层网等媒体报道。文宣组以多元化宣传丹邱农旅宣传新动脉。

 

  总结 

  这个盛夏的足迹,是青锋实践团投身“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的痕迹。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扎根乡村热土,以“受教育”砥砺初心,在田垄间读懂乡土中国;以“长才干”磨砺锋芒,用专业智慧赋能破解“新三农”;以“做贡献”践行使命,让青春动能汇入乡村全面振兴的壮阔江海!

 

  (团队合影)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