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游戏教学添动力,智慧课堂结硕果——记广州市番禺区第三十九期易美课堂(初中化学)展示交流活动
2025-09-29 19:49:00
广州市番禺区教师发展中心

  9月26日,由广州市番禺区教师进修学校(广州市番禺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的番禺区第三十九期易美课堂(初中化学)展示交流活动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州南站附属学校和广州市番禺区南雅学校成功举办。活动主题为“双技术(游戏教学和数据反馈)支持下的大单元教学评一致性研究”,聚焦双技术与“融・乐”智慧课堂的融合,致力于破解初中化学抽象知识的教学难题,助力区域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番禺区教师进修学校(番禺区教师发展中心)党总支黎耀威书记、化学教研员陈谦明老师,番禺区化学特约教研员、番禺区市桥侨联中学谢岱燕老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州南站附属学校潘文淦校长、黄春梅副主任,番禺区南雅学校王奕敏校长、汤婉芬副校长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西片、北片、南村、石楼及化龙片教育指导中心辖内学校的九年级化学教师参与现场教研,番禺区其余片区的九年级化学教师远程观摩,线上收看人数超820人。

  首先,黎耀威书记为活动发表开幕致辞。他指出初中化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学科,其抽象知识的教学是重点与难点所在。此次易美课堂聚焦于“双技术融合”,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趋势相契合,精准地针对化学教学中的痛点问题,为教师搭建了实践平台。希望教师能够借助这一平台开展深度交流,将双技术融合的思路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从而推动番禺区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黎耀威书记发表致辞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州南站附属学校李明洁老师和番禺区南雅学校陈颖瑜老师分别进行九年级化学大单元教学课例展示。

  陈颖瑜老师展示了课例《元素》。首先,她以自制原子模型教具为依托,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逐步建立元素概念,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元素、微观粒子、物质之间的关系。随后,以“520化学卡牌”作为教学载体,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突破。在课堂上,学生的角色从“解题者”转变为“出题人”,围绕元素概念自行命题,并开展互评互考活动。“命题-解题-修正”这一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符号含义这一重难点得以迎刃而解。同时利用“智慧学习卡”实时收集学生答题数据,分析学习情况,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陈颖瑜老师授课

  李明洁老师展示了课例《元素周期表》。她巧妙地将卡牌游戏与智慧教学工具结合起来,学生借助“520化学卡牌”开展分组活动,对元素进行探究,并推导元素周期表的内在逻辑。老师借助智慧学习卡进行课堂知识点检测,即时掌握学生答题情况,针对正确率低的题目易错选项挑选学生深挖原因,实现研学后教的深度学习,将游戏激趣技术与精准评价技术有机融合。

  李明洁老师授课

  番禺区化学特约教研员、番禺区市桥侨联中学谢岱燕老师对李老师的课例点评,她认为李老师以元素周期表为核心,凭借清晰的教学逻辑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及高效的课堂互动,成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元素周期表这一化学学科的核心工具。通过智慧学习卡数据反馈和520化学卡牌相结合的方式,将评价还有游戏贯穿于整节课,根据实时数据反馈及时优化了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以及评价的深度契合。

  谢岱燕老师评课

  番禺区南雅学校汤婉芬副校长认为两位老师的课例都充分展现了游戏激趣,技术赋能的特点。她指出智慧教育将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教师交换式的学习模式需要转变为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因此提升师生素质素养,探索新型智慧教育下的教学模式,构建个性化教学支持服务环境,成为当下学校亟待探索的新途径。

  番禺区南雅学校副校长汤婉芬发言

  番禺区教师进修学校化学学科教研员陈谦明老师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双技术赋能化学教学是生动的课堂创新实践,“智慧学习卡”实现过程性评价精准化、实时化,助力教师掌握学情;“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辅助知识理解,提供可复制范例。同时,陈谦明老师建议:希望各课题组依据本次活动两节课的课例视频开展“二次研讨”,深化双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推动番禺初中化学教学提质创新。

  陈谦明老师作评课及活动总结

  最后,参与活动的嘉宾和老师们进行了愉快的交流并合影留念。相信本次活动会点燃更多师生对游戏化教学和智慧课堂实践的热情。在追寻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游戏化赋能课堂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将欣赏到更绚丽的风景。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州南站附属学校会场

  广州市番禺区南雅学校会场

  通讯员 陈颖瑜 陈谦明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