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粤东地区学校美育工作情况及美育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成效,广东省教育厅委托广州大学组织有关专家赴粤东片区调研。9月25-28日,由星海音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深圳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组成两个调研组,分赴惠州、梅州、潮州、揭阳普宁、汕尾海丰,对部分高校美育名师工作室建设情况进行集中调研,同时对粤东学校美育工作现状、美育相关数据、美育工作成效进行摸底。四天行程、五地七校、四间名师工作室及一所名师分工作室,调研组一路行、一路看、一路评、一路采,力求为广东乃至全国高校美育改革再添“粤味”样本。
此次调研中,调研组聚焦各美育名师工作室的基本建设(硬件设施、管理制度、资源建设)、美育成效(示范辐射、成员培养、开展培训)、特色创建(工作室特色、人员特色)、经费使用(经费预算完成率、资金使用规范性)、建设成果(课题研究、论文或专著)等五大指标体系,针对高校与基础教育协同育人、名师工作室机制创新、乡土资源课程化等重点议题开展专项调研,为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提供针对性参考。
★ 四天五地,深入了解美育名师和学校美育工作情况
9月25日,专家组一行来到惠州学院,对“龙门农民画美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帆”“罗晓敏美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罗晓敏”进行调研。
在听取了两个工作室主持人的汇报后,专家组实地走访了共建单位-惠州市幼儿园、美育名师工作室、惠大美术馆等地,通过查看硬件设施、工作室建设、成果展示等,高度认可工作室将美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认为其在课程思政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可复制经验。
9月26日,专家组赴梅州嘉应学院,听取“林风眠艺术和客家美术实践研究美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志祥教授专题汇报。
工作室全面落实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要求,积极响应省委“百千万工程”,广泛开展馆校社共建与美育服务。近年来面向梅州中小学与乡镇社区完成艺术墙绘累计约5000平方米,建立多所教学与实践基地,形成“名家精神引领、在地资源赋能、数字技术拓展”的课程体系和成果链。
9月27日,专家组赴韩山师范学院听取了“非遗传承 文化育人”美育名师工作室建设情况汇报。工作室主持人冯菡子汇报内容涵盖团队架构、资源建设、课程教学、乡村美育实践、经费使用及成果产出等方面,重点展示了工作室在“非遗进校园、进课堂、进生活”中的探索与成效。
9月28日下午,调研组一行赴普宁市南山小学,参加由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和普宁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普宁市中小学生庆国庆美术书法音乐艺术展演暨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帮扶普宁市美育浸润活动,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和普宁市教育局自2023年以来,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通过“高校+镇街”结对帮扶模式,构建了课程共建、师资共培、文化共创的协同育人体系给调研组留下深刻印象。
9月28日傍晚,专家组一行来到海丰县附城中学开展广东省普通本科学校美育名师王婷工作室粤东“双百行动”分工作室授牌仪式暨研修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标志着王婷美育名师工作室粤东分室的正式成立,也为推动粤东地区美育师资建设、强化区域联动与资源共享提供了新契机。
★ 专家声音,为高校美育名师工作室“把脉开方”
通过四天的调研,调研组认为此次粤东美育调研活动主题鲜明、成果突出,充分展现了粤东地区在学校美育工作中的探索实践与工作成效。调研组组长、星海音乐学院雷光耀教授强调,美育名师工作室要有更高的站位,做好制度建设、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力求合纵连横,充分发挥辐射带动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蒯卫华教授建议要加强“三个转化”:把大师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把非遗元素转化为课程内容,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中小学课堂场景,实现“高校—中小学—社会”可持续循环;深圳大学王婷教授指出,要强化协同机制,推动高校与中小学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提升美育对基层、乡村和社会整体发展的引领作用;广州大学刘瑾教授介绍了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学生体育艺术联合会主办的“育芬芳”大中小学生美育成果交流活动,鼓励师生要有更多的美育创新实践;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王羊羊教授指出了课程资源数字化的重要意义,并鼓励工作室根植本土特色、深挖艺术资源,打造更多的特色数字化共享资源;广东工业大学孙恩乐教授建议工作室进一步凸显在地化,坚持以本土文化为载体,推动“课程、场域、作品、服务”闭环建设,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文化自信与社会参与能力。美育名师工作室管理项目组成员潘妍娜、关涛、罗昆、李恩卉等在调研过程中达成共识,要督促各名师工作室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在课程设计、资源建设、评价标准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形成系统化成果,逐步凝练出具有推广价值和示范效应的粤东美育模式。
★ 以美育人,广东再启“美育新征程”
广东省于2021年启动了“普通本科高校美育名师工作室”遴选和建设工作,迄今已立项两批共35个美育名师工作室,覆盖美术、音乐、舞蹈、设计、戏剧、综合等全部美育门类。广东省学校美育工作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引领,坚持工作重心面向粤东粤西粤北,坚持“高校—中小学—社会”三位一体,突出“课程、实践、科研、服务”四环联动,意在破解“高校资源下不去、中小学教师上不来”的瓶颈,补齐全省学校美育工作短板,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广东方案”。
此次,从罗浮山下到韩江之畔,从客家围屋到潮绣坊间,从龙门农民画的斑斓田野到林风眠故居的清雅古韵——各美育名师工作室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把美的种子撒进孩子们的心田。广东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美育工作负责人强调,高校美育名师工作室之间要加强联动,充分发挥高校和名师的资源优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即大手握大手;各名师工作室要设立分工作室,全面浸润粤东西北地区中小学校——即大手拉小手,受浸润的中小学校要提升自身美育工作水平,进而辐射到周边地区中小学校——即小手握小手。形成“手拉手,手握手,紧相连”的学校美育工作整体格局,确保补齐粤东西北地区美育工作短板,提升学校美育工作质量。
广东省教育厅将继续全面落实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持续擦亮“美育名师工作室”品牌,奋力打造具有中国气派、岭南风格、湾区特色的全国学校美育高地,进一步发挥美育在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中的重要作用,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广东智慧、广东方案、广东力量!
供稿:广州大学 关涛、李恩卉
编辑: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