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首届大湾区金融法治论坛在广东金融学院开幕
2025-11-10 16:19:00
中国教育在线
  2025年11月8日,首届大湾区金融法治论坛在广东广州开幕。本次论坛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法治的协同创新”为主题,由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主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黑龙江大学、大连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广州南方学院、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理工大学、澳门城市大学以及香港黄福鑫资深大律师事务所、澳门麦兴业律师楼、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北京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等高校、科研机构与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本科生共180余人现场参会。

  开幕式
  中国法学会港澳基本法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法学会港澳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郭天武教授,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会长、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张永忠教授,广东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李建军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院长张雅萍教授主持开幕式。
  李建军书记首先代表广东金融学院对各位领导、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对论坛的胜利召开致以衷心祝贺。她指出,法治是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财经类高校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法治人才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她强调,广东金融学院始终立足学科特色,积极推动法学与金融学科的深度融合,为区域法治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李书记表示,学校将继续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法学会港澳基本法研究会副会长郭天武致辞
  郭天武教授围绕“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法治协同体系”发表致辞。他强调,论坛旨在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服务国家战略,需重点推动金融监管规则互认与跨境法律适用,探索多元化金融纠纷解决机制,促进仲裁与调解等资源的跨境协同,并把握金融科技机遇,推动科技赋能法治创新。
  ▲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张永忠致辞
  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张永忠教授代表省法学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向与会嘉宾致以诚挚问候。他在致辞中指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法治协同创新,是服务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面对“一国两制三法域”下的规则差异与协同挑战,张永忠教授提出三点建议:一要聚焦制度型开放,积极探索监管互认、标准共商的新型协作机制;二要深化规则衔接,推动构建既具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法治示范体系;三要强化人才支撑,依托高校与实务部门深度合作,加快培养精通三地法律、熟悉国际规则的复合型法治人才。他表示,“法治兴则金融兴,金融强则湾区强”,广东省法学会将持续搭建交流平台,为构建开放包容、高效透明的大湾区金融法治环境提供坚实支撑。
  ▲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院长张雅萍主持
   主旨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吴玉章高级讲席教授、中国法学会网络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领军人才张新宝,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保险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管晓峰,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方法学》主编、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董玉庭,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院长、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强力,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赵景琛,香港黄福鑫资深大律师事务所大律师、粤港澳大湾区执业律师梁家欣,澳门城市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澳门法律改革咨询委员会成员、澳门法制研究会副会长、澳门金融法律学会副会长李洪江分别进行了主旨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新宝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张新宝教授围绕“个人信息保护法与金融机构合规”发表专题演讲。他通过电商平台数据违规和跨国企业合规免责两个典型案例,生动阐释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兼具民事权益保障、行政监管规范与数字经济发展指引三重属性。张教授强调,该法是金融机构开展合规工作的根本遵循,并重点解析了“同意原则”的适用边界,指出履行合同所必需的信息处理可免于单独同意。同时,他特别提醒金融机构应严格落实对金融账户等敏感信息的特殊保护要求,加强员工合规培训,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全面合规体系。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晓峰
  中国政法大学管晓峰教授以《兜底条款与人工智能金融交易争议解决路径》为题发表专题报告。他深入剖析了大湾区人工智能金融交易面临的三大核心难题:虚拟主体责任认定模糊、线上交易意思表示真实性确认困难以及三法系并存带来的规则冲突。针对格式合同复杂化导致的消费者维权困境,管晓峰创新性提出运用“兜底条款”明确合同核心目的,为争议解决提供关键依据。他通过历史案例论证了该条款在排除冗余条款干扰方面的实效性,同时强调,在AI技术尚未成熟的现阶段,跨法系合规审查仍需保留专业人工服务,不能过度依赖机器智能。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玉庭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北方法学》主编董玉庭在金融法治论坛上发表专题演讲。他深刻指出,当前金融犯罪所涉社会关系日趋复杂,亟需在司法实践中精准把握和平衡五种办案理念。董教授强调,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需要建立平等对话机制,促进双向融合;刑事司法应当兼顾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为金融犯罪案件处理提供更系统的理论支撑。最后,他期待本届大湾区金融法治论坛能够构建跨法域、跨学科的对话平台,通过深化三地金融规则衔接与司法协作,为跨境金融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助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金融法治环境,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的法治内核。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院长强力
  西北政法大学强力教授在以《金融强国建设的法治保障》为题的主旨报告中,系统阐释了金融强国战略对法治建设的时代要求。他指出,我国已建成金融大国,但面临"大而不强"的现实挑战,亟需健全的金融法治体系作为战略支撑。围绕法治保障路径,强力教授提出要完善金融审判机制,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同时明确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与公众的三方责任,推动金融教育国民化,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他强调,金融法治建设承载着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本届论坛的深度交流将为大湾区金融法治协同创新提供重要理论支撑,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赵景琛教授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赵景琛教授就“人工智能与公司治理”议题发表专题报告。他指出,人工智能正从自动化行政工具进阶为董事会战略顾问,通过大数据分析显著提升了决策科学性与问责制透明度。然而,赵教授警示当前超80%的董事会缺乏AI应用审核机制,存在算法偏见与透明度缺失等风险。为此,他提出构建“智能规制”框架:通过多元主体协同、全周期参与及弱势群体图谱识别实现精准监管,并强调企业应超越合规底线,积极争取以公众信任为核心的“社会许可”,将软性规范与硬性法律相结合,确保人工智能发展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科技向善的根本原则,为企业在AI时代构建可持续的竞争力基石。
  ▲香港黄福鑫资深大律师事务所大律师梁家欣
  香港黄福鑫资深大律师事务所梁家欣大律师以《香港电子银行法律与合规概况》为题发表专题报告。她系统介绍了香港对电子银行的监管框架,涵盖《银行业条例》的准入资本要求、《个人资料(私隐)条例》的数据保护规范,以及《电子交易条例》赋予电子记录的法律效力。通过汇丰银行因数据存储缺陷受罚、建行香港遭遇网络诈骗等典型案例,梁家欣揭示了电子银行面临的实际风险与监管重点。针对大湾区协同发展,她建议通过标准合同模板等工具推动内地《个人信息保护法》与香港《个人资料私隐条例》的衔接,为跨境数据安全流动建立制度保障,助力构建一体化金融法治环境。
  ▲澳门城市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洪江
  澳门城市大学法学院李洪江副教授以澳门代表身份分享金融发展全景,强调澳门正加速从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转型。作为适度多元经济政策的重要方向,澳门虽面积小、经济总量不及粤港,但人均GDP优势显著,金融业发展势头强劲。未来将聚焦债券市场与财富管理,深化跨境监管合作。针对证券法缺失、跨境金融法治薄弱等问题,将持续完善法律体系、强化监管、打击非法活动,护航金融高质量发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教授王荣珍
  主旨发言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法治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荣珍主持。
   分论坛发言
  本次大会共设置四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法治实践与人才培养”、“跨境金融监管协同与法律适用”、“大湾区金融争议解决的创新途径”与“人工智能与金融法治”四个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四个分论坛分别由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薇,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李小萍,黑龙江大学法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铁薇,大连大学法学院院长翟羽艳主持。
  分论坛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法治实践与人才培养
  从上到下依次为:丛珊、彭运朋、张若诚、向金波、朱玛、吕群蓉、刘畅
  分论坛一围绕“大湾区金融法治人才培养”主题展开了深度探讨。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法学院执行院长丛珊提出打破领域壁垒推动协同育人;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彭运朋分享了澳门金融立法的特色实践;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博士生张若诚同学代何志辉老师提出培养兼具“牛马精神”与“龙马特质”的人才;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向金波从实务维度提出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议;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副院长朱玛介绍了广东金融学院的“三融合”育人实践。与谈专家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广东省法学会港澳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吕群蓉和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系副主任刘畅分别从健康法跨界培养和实验班创新模式分享了经验。
  分论坛二:跨境金融监管协同与法律适用
  从上到下依次为:朱战威、韩书立、王睿、赖颖贤、朱滔、丁玉翠、涂缦缦
  分论坛二聚焦“跨境金融监管协同与法律适用”这一核心议题,与会专家从多维度展开深入探讨: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朱战威以《跨境投资中的国家安全审查:以英国为研究对象》为题剖析了英国跨境投资国家安全审查的泛政治化趋势;暨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韩书立以《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数据流动衔接机制研究》为题、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王睿以《金融数据跨境流动中的法律问题》为题分别就大湾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的协同机制与合规审查提出创新思路;澳门大学法学院博士生赖颖贤以《全球稳定币监管框架的演进逻辑与发展趋势》为题系统阐述了全球稳定币监管框架的演进逻辑;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滔以《跨境金融监管用工监管协同与法律适用》为题从实务角度提出从形式合规到实质协同的监管主张。与谈专家黑龙江大学法学院丁玉翠副教授与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法学系主任、副教授涂缦缦进一步强调需在开放与安全间寻求平衡,通过分层协作机制推动三地规则衔接,认为论坛为构建大湾区跨境金融监管协同体系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分论坛三:大湾区金融争议解决的创新途径
  从上到下依次为:冯彦龙、陈比奇、屈伸、刘金玲、曾卓俣、牟晋军、田春雷
  分论坛三围绕“大湾区金融争议解决的创新路径”展开了多维度探讨,澳门人民联合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冯彦龙从澳门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中的个人资料治理切入,深入剖析了跨境洗钱等实务难题;澳门特别行政区麦兴业律师楼大律师陈比奇分享了澳门商事调解中心的运作经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一级调研员、广东省翻译协会副会长屈伸则结合广东司法实践,提供了兼具理论与实务价值的观察。广州南方学院商学院特聘副教授刘金玲结合自身作为大湾区居民的经历,阐述了大湾区跨境金融争议解决机制的现状、核心困境并探讨创新路径。香港城市大学法学博士生曾卓俣分析了大湾区金融科技纠纷解决面临的司法困境与制度差异,提出了构建仲裁调解中心及推动法律规则衔接等具体解决建议。与谈人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负责人、知识产权部主任牟晋军和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副教授田春雷结合参与金融法论坛的收获,围绕“大湾区金融争议解决的创新路径”,从争议预防、技术应用、解决渠道、人才培养方面分享看法。
  分论坛四:人工智能与金融法治
  从上到下依次为:吕成龙、薛文超、雍刚、张雨虹、钟文财、丁婧文、梁家欣
  分论坛四围绕“人工智能与金融法治”展开,与会专家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深圳大学法学院吕成龙副教授以《AI对证券市场监管的重塑和制度完善》为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关措施;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薛文超以《人工智能与金融诈骗防控》为题,指出AI技术在金融诈骗中的应用及反制方向;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博士生雍刚以《大湾区金融法治中监管科技的切入与开展》为题,指出三地法律、货币、监管框架差异,给跨境金融互联互通带来挑战;澳门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张雨虹以《澳门法律类案检索系统》为题,展示了澳门大学研发的AI法律检索系统;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国际经贸规则系副主任钟文财博士以《人工智能时代金融市场内幕交易规制的挑战与回应》为题,指出AI技术在提升交易监测能力的同时,也催生了加密资产内幕交易和“结构性内幕交易”等新型违法形态;与谈人广东金融学院法律学位教育中心副主任丁婧文在总结嘉宾发言基础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香港黄福鑫资深大律师事务所大律师、粤港澳大湾区执业律师梁家欣对香港人工智能与金融法治发表了独到见解。
   闭幕式
  ▲闭幕式主持人: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院长张雅萍教授
  闭幕式由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院长张雅萍教授主持,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薇,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李小萍、黑龙江大学法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铁薇、大连大学法学院院长翟羽艳分别做了分论坛的总结报告。
  ▲分论坛一总结报告人: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薇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薇教授代表分论坛一作总结汇报时指出,本论坛围绕大湾区“金融法治人才培养”主题展开了深度探讨。丛珊老师提出打破领域壁垒推动协同育人;彭运朋老师分享了澳门金融立法的特色实践;张若诚同学代何志辉老师提出培养兼具“牛马精神”与“龙马特质”的人才;向金波律师从实务维度提出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议;朱玛老师介绍了广东金融学院的 “三融合”育人实践。吕群蓉教授和刘畅老师则分别从健康法跨界培养和实验班创新模式分享了经验。刘薇院长强调,论坛凝聚了通过跨领域融合、实践导向和区域协同来破解人才供需适配难题的共识,为大湾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思路。
  ▲分论坛二总结报告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李小萍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李小萍教授代表分论坛二作总结汇报。她指出,本论坛聚焦“跨境金融监管协同与法律适用”这一核心议题,与会专家从多维度展开深入探讨: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朱战威副教授剖析了英国跨境投资国家安全审查的泛政治化趋势;暨南大学法学院韩书立副教授与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王睿分别就大湾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的协同机制与合规审查提出创新思路;澳门大学赖颖贤博士生系统阐述了全球稳定币监管框架的演进逻辑;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朱滔律师从实务角度提出从形式合规到实质协同的监管主张。与谈专家进一步强调需在开放与安全间寻求平衡,通过分层协作机制推动三地规则衔接,论坛为构建大湾区跨境金融监管协同体系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分论坛三总结报告人:黑龙江大学法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铁薇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张铁薇教授代表分论坛三作总结汇报时指出,本论坛围绕“大湾区金融争议解决的创新路径”展开了多维度探讨。她表示,该议题既涉及不同法系的宏观协调,又涵盖具体程序中的微观操作,具有“顶天立地”的显著特征。冯彦龙社长从澳门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中的个人资料治理切入,深入剖析了跨境洗钱等实务难题;陈比奇律师分享了澳门商事调解中心的运作经验;资深法官屈伸则结合广东司法实践,提供了兼具理论与实务价值的观察。张铁薇教授总结认为,与会专家从程序规则、证据认定到执行机制等多个层面,为大湾区金融争议解决机制的创新完善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思路,有效推动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分论坛四总结报告人:大连大学法学院院长翟羽艳
  大连大学法学院翟羽艳教授代表分论坛四作总结汇报时指出,本论坛围绕“人工智能与金融法治”主题展开了深度对话。她形象地将讨论聚焦于人工智能的“道魔之争”:吕成龙老师、雍刚博士生展示了AI在金融监管中精准识别违规行为的优势,而薛文超老师则揭示了AI如何使金融诈骗更加精准高效,形成攻防博弈。博士生张雨虹分享了法律类案检索系统的创新应用,钟文财老师则探讨了加密资产内幕交易对传统规则的挑战。翟教授强调,AI对金融法治而言不仅是工具,更是具有颠覆性的力量,催生了诸多新概念与新挑战。她指出,未来需重点关注数据隐私、算法透明度、主体责任认定等核心问题,推动人类判断与AI分析的有机结合。最后,她鼓励法律人积极拥抱这个技术与法律融合的新时代,将挑战转化为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
  本届大湾区金融法治论坛汇聚了粤港澳三地及国内多所高校、实务部门的智慧力量,围绕金融法治协同、跨境监管、争议解决、科技治理等关键议题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对话。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推动大湾区金融法治建设,不仅要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上实现突破,更要在人才培养、科技赋能、社会信任等方面协同发力。未来,法学院将以本届论坛为起点,持续搭建跨地域、跨学科、跨层级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三地法律实务与理论研究的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大湾区金融法治体系。通过法治协同助力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法治动能,为中国式金融现代化道路探索“湾区样本”、贡献“湾区智慧”。
  通讯员: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团队
编辑: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