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玉林市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评一致性”专题培训成功举办 ——基于“3C”作业设计模式的评价体系改革实践
2025-07-07 11:29:00
玉林市教育局

  2025年7月,玉林市教育局组织开展初中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广西特级教师蓝玉以《评价体系改革:聚焦教——学——评一致性》为题,为全市600多名初中语文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重点推广了广西民族大学李燕玲博士团队研发的“3C”作业设计模式。

  一、直面传统作业设计困境

  蓝玉老师在培训中指出,当前作业设计主要存在三大矛盾:一是统一化设计与学情差异的冲突,二是知识本位与素养导向的脱节,三是单向输出与多维评价的失衡。蓝玉老师强调:“这些矛盾导致作业难以发挥应有的评价功能。我们需要重构作业设计逻辑。”

  二、“3C”模式的理论基础

  “3C”作业设计模式由广西民族大学李燕玲博士团队基于全视角学习理论研发,其核心要素包括:内容分层化(Content)、互动协作化(Collaboration)、动机情境化(Context)。这个模式致力于将作业评价从单一的“结果判定”转变为全面的“成长赋能”。

  三、实践案例分享

  (一)内容分层化:实现精准评价的梯度作业设计

  蓝玉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有层次性的作业设计。在《论语》选段作业中,她巧妙地设计了基础层、提升层和拓展层三个层次的作业。这种梯度作业设计使教师能够清晰地定位学生在“记忆、理解、应用、创造”这一认知链上的发展水平,从而改变传统作业“一刀切”的评价盲区。 

  (二)互动协作化:在多维互动中拓展评价广度与深度

  在阐述互动协作化的实践时,蓝玉老师以《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跨学科作业为例,详细介绍了A、B两套评价方案。这些方案不仅覆盖了朗读技巧、文本分析等多个评价维度,还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互动,形成了超越语文学科边界的素养评价体系。

  (三)动机情境化:借助真实情境全面激活评价育人功能

  在动机情境化的案例解析中,蓝玉老师以七年级上册的《写人要抓住特点》的写作作业为例,生动展示了如何将生活场景转化为作业情境。这种设计巧妙地将评价范围从单纯的写作技巧层面延伸至情感表达、生活观察、人文关怀等更为广泛的素养维度。参训教师纷纷表示,当作业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相连时,他们在作文中展现出的细节捕捉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参训的老师纷纷表示,这次培训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作业设计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不仅领略了“3C”模式的独特魅力,还从中汲取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老师们表示将积极尝试将这些理念和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期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参加培训的李老师感慨:“过去总认为作业是教学的‘尾巴’,听完蓝玉老师的讲解,才明白作业设计其实是评价体系的‘眼睛’。‘3C’模式里的分层作业让我意识到,每个学生的认知节奏都需要专属的评价标尺,而闻一多诗作的跨学科作业案例,则让我看到评价完全可以突破教室围墙,在家庭、社会的真实互动中激活学生的语文素养。现在我打算把班级纪念册的写作模式迁移到八年级古文单元,让作业成为连接古今的评价桥梁。”

  陈老师分享:“我总将作业视为教学的附属,这次培训颠覆了我的认知。在分层作业设计上,我借鉴《论语》作业案例,对文言文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基础薄弱的学生夯实字词基础,学有余力的学生深入探究文化内涵,效果显著。跨学科互动作业也给了我灵感,在讲解古诗时,我尝试引入历史背景,结合美术课的色彩知识解读诗歌意境,学生兴趣大增,对诗歌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这次培训让我明白,只要用心设计,作业就能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工具,我将继续探索,让‘3C’模式在我的课堂绽放光彩。”

  此次培训所传递的评价体系改革理念与“3C”作业设计模式,已经在老师们心中生根发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先进的理念和模式将在玉林市初中语文课堂上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同时,本次培训也为桂东南地区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推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习编辑:何晓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