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恰逢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和新闻教育家,原国立贵阳师范学院(现贵州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谢六逸先生逝世八十周年。为传承谢六逸先生的新闻教育理念,生动展现其以笔为枪、传播进步思想的爱国精神,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组织师生以舞台艺术为载体,历时数月创作排演话剧《烽火长歌谢六逸》,以此纪念谢六逸为贵州文化教育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此次公演活动采用“三阶递进”的呈现方式,分为学院专场、校园巡演和社会公演三个阶段层层推进。活动旨在深切缅怀谢六逸先生作为贵州现代文化教育先驱者的卓越贡献,着力于通过艺术形式传承其“新闻救国”的崇高理想,引导新时代媒体工作者筑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的综合性新闻人才。
本剧共分为四幕,分别从谢六逸先生在“贵阳二四大轰炸”事件中的新闻担当、同贵州文化界名人建立“文通书局编辑所”、“短衣运动”时为大众争取民主自由以及与白色恐怖的反动统治进行抗争四个典型场景进行了生动诠释,集中展现了谢六逸先生在时代变局中强烈的先进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与爱国情。剧中还巧妙融入了蹇先艾、王伯群等贵州文化先贤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们为中国、为贵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据悉,该话剧于2024年完成剧本创作,由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主任崔庆鹤老师指导,2022—2024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同学们共同参演。从台词打磨到走位设计,从舞美搭建到灯光调试,剧组演员以“工匠之心”雕琢每一处细节,力求完美再现谢六逸先生在抗战烽火中坚守新闻教育阵地、推动贵州文化发展的动人故事,彰显了这位文化先驱在时代洪流中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原创话剧《烽火长歌谢六逸》公演作为部校共建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25年工作的重要内容。该话剧的成功演出,是传媒学院深化“课程教学+艺术实践”育人模式的重要成果。从剧本拟定到舞台呈现,师生双向奔赴、同题共答,不仅提高了专业素养,同时对新时代传媒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整场演出以艺术的语言致敬先贤,以青春的力量传承精神,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谢六逸(1898-1945年),贵阳人,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和新闻教育家。1917年自贵阳模范中学高中毕业后以官费生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东洋文学史,1922年毕业归国,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工作,后担任神州女校教务主任。1926年,复旦大学聘谢六逸为中国文学科教授;1929年,谢六逸在复旦大学开办新闻系,担任系主任。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谢六逸回到家乡贵阳,担任国立贵阳师范学院(今贵州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学系系主任。因积年劳瘁,1945年8月8日,谢六逸于贵阳师院寓所病故,享年47岁。他提出的新闻记者须具备“史德、史才、史识”三条件,开中国现代新闻教育之先河,直到今天仍对新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