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赴安顺天龙屯、鲍家屯开展屯堡文化专题调研
2025-08-04 09:57:00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

  7月15日,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吴晓萍教授、文化旅游与区域发展学院院长金教授带领青年教师团队,前往安顺市西秀区天龙屯与鲍家屯,开展“屯堡文化”专题调研。此次调研不仅推进了贵阳人文科技学院2026年“中国社会学口述与社会记忆专业委员会”年会的筹备工作,也为学校非遗重点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调研团队访谈了天龙屯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田茂芬女士

  调研团队首站抵达天龙屯,实地考察了天龙中学、天龙小学及屯堡建筑群等场所,并与当地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田茂芬女士进行深度交流。田茂芬女士详细介绍了自身身世及屯堡刺绣技艺,并现场展示了精湛的刺绣技法,生动展现出屯堡女性“以针代笔”的艺术创造力。调研团队成员通过近距离观察屯堡绣品,深刻感受到这一非遗技艺所承载的文化记忆与艺术价值。

调研团队访谈鲍家屯寨老鲍中权先生(右二)

  在鲍家屯,调研团队拜访了德高望重的寨老鲍中权先生。鲍中权老先生系统介绍了鲍家屯600余年的发展历史及整体情况。该村落由安徽歙县鲍氏始祖鲍福宝都司率军屯田而兴,至今仍保留着明代建筑风貌与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其中,村内“鱼嘴分流式”水利工程被誉为“黔中小都江堰”,除灌溉功能外,还兼具供水、排洪、水力利用等作用;“八阵图”布局的碉楼与城墙,及其独特的八卦图规划和瓮城设计,均见证了该村的军屯历史身份。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开展屯堡文化专题调研

  此次调研不仅丰富了屯堡文化的学术资料,更让调研团队的老师们认识到,天龙屯与鲍家屯虽同属屯堡文化范畴,却各有特色——天龙屯侧重手工技艺与旅游带来的社会变迁,鲍家屯则以水利与农耕为突出特点。两地的活态传承表明,屯堡文化并非静止的“化石”,而是仍在持续演进的“活遗产”。

  调研团队计划在未来一年内,继续深入两地开展更全面系统的实地调查和口述史访谈,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数字化档案、咨政报告等,推动其融入地方文旅开发与非遗保护工作,助力屯堡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生。同时,此次调研工作与贵州近年实施的屯堡文化研究推广工程高度契合,未来,学校将通过校地合作、文旅融合等方式,持续推动屯堡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