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安顺学院“绿野菌盾振兴团”与安顺市疾控专家共话饮食安全
2025-08-14 11:23:00
安顺学院

  8月5日,绿野菌盾振兴团抵达安顺市疾控中心,与相关专家展开了一场关于野生菌食用安全的深入座谈,旨在提升团队科普能力,为安顺市民筑牢野生菌食用安全防线。

  在谈话伊始,专家着重强调了误食毒菌后紧急处理方法的重要性。专家指出,野生菌中毒发病急,症状复杂多样,一旦误食毒菌,催吐是最首要且关键的措施。在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应立即用手指、筷子等刺激舌根催吐,但要注意避免呕吐物堵塞气道。同时,要尽快收集剩余毒菌样本,以便专业人员鉴定,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在识别毒菌技术方面,专家详细介绍了传统鉴别方法与现代技术手段。传统方法中,观察菌盖、菌柄的颜色、形状、有无鳞片等特征是基础。比如,毒蝇伞通常色彩鲜艳,菌盖上有明显的白色鳞片;而致命白毒伞菌盖光滑,颜色较淡。但专家也提醒,部分毒菌与可食用菌形态相似,仅凭外观难以准确判断。随着科技发展,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毒菌鉴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提取毒菌的成分进行分析比对,能够更精准地确定毒菌种类。

  座谈会上,我们了解到安顺市2025年发生误食食用菌中毒的情况。数据显示,尽管近年来通过多渠道宣传,民众对野生菌安全的认知有所提升,但误食中毒事件仍时有发生。中毒事件多集中在野生菌生长旺盛的夏秋季节,且部分乡村地区由于居民对野生菌识别能力有限,自采自食现象普遍,成为中毒高发区域。专家分析,导致中毒的原因主要包括民众对毒菌认知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外观普通的野生菌就是安全的;此外,一些地区野生菌科普宣传力度仍需加强,宣传形式和渠道有待进一步创新。

  针对这些情况,绿野菌盾振兴团与专家共同探讨了应对策略。团队表示,将结合此次座谈会所学,深入乡村、社区、学校等基层一线,采用通俗易懂、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科普活动,如举办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手册、开展现场辨菌演示等,提高民众对野生菌安全的重视程度和识别能力。

  此次与安顺市疾控中心专家的座谈,为安顺学院绿野菌盾振兴团的工作指明了更清晰的方向。团队成员们表示,将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更专业、更有效的科普工作,守护安顺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