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重大突破!贵州师范大学孙蒙祥团队在世界顶级期刊《Cell》上发表论文
2025-09-05 09:57:00
贵州师范大学

  9月3日,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孙蒙祥教授的《Reprogramming of microspore fate via BBM-BAR1 for highly efficient in vivo haploid induction》(中文名称:《通过 BBM-BAR1 重编程小孢子发育命运实现高效体内单倍体诱导》)论文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上刊发。研究成果揭示了小孢子命运重编程的关键分子机制,在单倍体育种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这是贵州师范大学首次在世界顶级期刊《Cell》上发表论文,不仅是贵师大在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突破,也是省外高水平高校帮扶贵州学科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育种学家致力于利用胁迫处理(如高温、营养饥饿等)诱导植物小孢子(未成熟花粉)转变发育命运,从而获得单倍体植株。该策略可显著加快作物自交系制备和品种改良进程,已应用于油菜、烟草、小麦等作物。但传统方法必须经过特定的胁迫处理,存在基因型依赖性强、诱导效率低等问题,难以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其胁迫处理如何改变了细胞命运,其重编程的分子机制如何,长期以来困扰着几代科学家,迄今仍知之甚少,成为制约该领域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孙蒙祥教授团队发现,在传统胁迫处理下,BBM是胁迫诱导重编程中的关键调控因子并进而鉴定出一个新的BBM下游作用因子BAR1其表达同样可独立启动小孢子的胚胎化进程,发挥与BBM 类似的细胞命运重编程激活功能。

  该研究提出并验证了一个保守的BBM-BAR1调控模块,可直接驱动小孢子由配子体发育途径转向胚胎发生途径,从而打破了传统体系中对胁迫处理的依赖。该机制不仅拓展了对植物细胞命运可塑性分子基础的认知,也为构建高效率、低依赖性、跨物种通用的单倍体诱导技术体系提供了新思路,在未来作物育种,尤其是杂种优势固定与种质创新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