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贵州师范大学科研团队助力石漠化山区的绿色逆袭
2025-08-20 10:10:00
贵州师范大学

  8月15日、16日,央视财经频道CCTV-2《经济信息联播》《第一时间》,央视新闻频道CCTV-13《新闻直播间》播出新闻《贵州关岭:护绿生“金”石漠化山区的绿色逆袭》。内容关注到我校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就专注于石漠化问题,建立了二十余处石漠化观测场。长期观测周边约52公里的大气、水文、植被、土壤等数据。我校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李渊接受采访。

我校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李渊

  据悉,贵州师范大学关岭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站(关岭站)目前拥有实验设施与观测场地面积50余亩,科研、办公、生活场地面积3600多平方米。建有多个观测场、拥有多个监测系统和100余套野外观测仪器设备,目前已实现气象、水文、土壤、植物等数据综合与远程实时在线监测。

  关岭站从“九五”——“十四五”期间连续承担喀斯特与石漠化治理领域国家重大计划项目,主要包括“典型喀斯特石山脆弱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示范研究”“喀斯特高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产业技术与示范”等;长期从事此领域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试验示范,基本形成石漠化成因与防治对策、石漠化等级划分与治理技术、石漠化防治技术模式、石漠化防治工程模式、石漠化治理与生态产业协同发展技术体系,以及石漠化治理模式与示范区建设的知识体系、理论体系、技术体系与应用体系;建立了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防治与混农林业复合经营、高原盆地轻-中度石漠化治理与生态产业集约经营、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治理与生态建设循环经营技术模式与示范区。在学科团队建设、基础理论与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未来,贵州师范大学科研团队将继续面向喀斯特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推进石漠化治理,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