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贵州师范大学教师节表彰大会现场温情涌动。一场跨越年龄与阅历的特别对话感动全场——87岁高龄的贵州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吕传汉教授与贵州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陈凡同台宣讲,围绕“师道传承 薪火相传”主题,用教育的人生对话人生的教育,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今年,贵州师范大学整合校内资源,以有深度的理论、有宽度的视野、有温暖的语言和有力度的传播,精心打造“薪火相传·理响师大”特色宣讲品牌,宣讲解读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坚定信心、苦干实干,稳中求进、善作善成,为扎实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作为学校“薪火相传·理响师大”宣讲品牌的创新实践,本次“理论宣讲二人讲”通过新老两代教育人的对话,展现了教育家精神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力量。吕传汉教授以65年从教生涯的实践与思考,激励广大青年学子肩负起教育强国的时代责任。
两年前,在黔东南州从江县大歹小学支教期间,陈凡初次聆听吕传汉教授的讲座,深受启发。他发现,将吕传汉教授提出的“三教”理念(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融入日常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吕老师,是什么支撑您四十余年始终投身数学教育研究?”陈凡的提问开启本次宣讲。吕传汉教授通过分享65年从教生涯的点滴故事及心路历程,回应他的提问,并与在坐师生共同探讨什么是教育家精神。
“在我65年的从教生涯里,前23年,做的是高等数学教学研究;后来我决心去做基础教育数学教育研究。”吕传汉说,1979年,他在北京师范大学巧遇曹才翰老师给学生作“国际数学教育改革趋势”报告,便坐在后排听讲,受益终身。“曹才翰老师说,美国、苏联等国家的一些数学家,50岁以后开始把精力转向数学教育,这对我启发很大,便下定决心做数学教育研究。”吕传汉说。
数十年如一日。从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到创立“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再到以“三教”教育理念推动核心素养培育……吕传汉教授调研足迹遍布贵州各地,首次系统提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应用”的教学路径。2018年,“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三十年实践探索与理论建构”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教育无边界,成果应共享。”如今,吕传汉教授的教学成果已在新疆、福建等全国各地推广应用。
在大歹小学支教期间,陈凡也将“三教”教育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学实践。在吕传汉教授的指导下,长期驻扎在大歹小学的贵师大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还尝试让学生画出“学习体验”的教学方法。宣讲现场,陈凡还展示了学生作品《北京,你好》《天津麻花》《微心愿》等学习体验画。这些作品是大歹小学孩子们学习体验的真实呈现,也是他们成长路上的珍贵见证,得到吕传汉教授的高度认可。
“我在想,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还能干下去”。虽已87岁高龄,吕传汉教授仍坚持每日8至10小时的学术研究,并密切关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等前沿动态。陈凡动情地说:“您65年如一日投身教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家精神,是我们身边最生动的榜样。”
“多年来,贵师大培养出数十万名优秀教师扎根在基层一线,他们为贵州的教育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吕传汉说,就在今天,这份接力棒也将交到你们手中,你们既是教育家精神的传承者,更是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力军。
宣讲尾声,陈凡代表全体师范生向吕传汉教授献上鲜花,表达节日的诚挚祝福。吕传汉教授的教育故事如暖流滋养心灵,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浸润了每一位听众的心灵,也为广大师生送上了一份深刻的节日礼物。
文字:张杭 李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