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贵州师范学院庆祝第41个教师节系列活动纪实
2025-09-11 17:19:00
贵州师范学院

  金秋九月,师恩如海。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贵州师范学院围绕“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庆祝活动,弘扬尊师重教传统,展现教师爱党爱国、仁爱奉献的精神风貌,凝聚立德树人的磅礴力量。

  致敬先进 礼颂师恩

大会现场

  9月10日,学校在综合实训楼1楼报告厅举行庆祝2025年教师节表彰大会,全体在家校领导出席大会。大会在2025年教师节宣传片《师泽润心》的温馨献映中拉开帷幕。随后,学生合唱《如您所愿》,以深情的歌声表达对教育事业的无悔追求与对老师的崇高敬意。

战勇讲话

  弦歌不辍,春华秋实。校党委书记战勇在讲话中充分肯定全校教职工切实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行动诠释了人民教师的职业内涵,用坚守践行了师者的价值追求。他强调,我们要持续弘扬教育家精神,持之以恒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是站位要高,在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征程中明确使命、强化担当;二是信仰要坚,在坚定理想信念中让育人初心薪火相传;三是本领要强,在对标先进典型中立德铸魂、赤诚奉献;四是格局要大,在投身科研创新中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奋斗。

校党委副书记高勇宣读《中共贵州师范学院委员会关于表彰2025年“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师德标兵”的决定》

校党委副书记邹晓青宣读《关于三十年教龄荣誉教师的表彰决定》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陈真波宣读《关于公布学校2025年师德师风建设优秀工作案例的通知》

  会上,战勇带领全体与会人员宣读《贵州教师誓词》,校领导宣读《中共贵州师范学院委员会关于表彰2025年“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师德标兵”的决定》《关于三十年教龄荣誉教师的表彰决定》《关于公布学校2025年师德师风建设优秀工作案例的通知》并举行了颁奖仪式。获奖单位代表、师德标兵代表、学生代表先后发言,分享育人心得、传递榜样力量,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与坚定信念。

  颁奖仪式

  尊师重教 崇智尚学

  一方书桌,三寸粉笔,一生光阴,四季流转。教师是青春梦想的奠基人,是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9月10日,校领导们分别率队看望慰问教师代表,向他们送上鲜花和节日的祝福。

校领导率队看望慰问教师代表

  在走访慰问中,校领导与老师们深入交流,详细询问了老师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肯定了他们以生为本、潜心育人的卓越贡献,并勉励大家继续发扬“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精神,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勇担铸魂育人使命,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老师们纷纷表示未来将继续扎根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

  师如星辰 育梦成光

  师恩似海,承月抒怀,薪火相传,心灯不灭。党委教师工作部和校团委联合举办了“师泽润心 灯映同行”教师节感恩主题活动,在鉴湖旁现场布置彩色灯牌墙,以沉浸式视觉展示与互动体验向全校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与此同时,学校同步开展“为教师亮灯”主题活动,校园各处电子屏持续滚动显示“老师,您好!”“教师节快乐!”“老师,您辛苦了!”等暖心标语,以荧荧灯火点亮整个校园,传递莘莘学子对师长的感恩与祝福。

  “拓染时光 致敬师恩”——2025年教师节植物拓染手作活动于学校图书馆顺利开展。近百位教师齐聚一堂,共同体验这场非遗文化传统手作之旅,以传统艺术的方式表达对教育事业的敬意与热爱。各学院积极开展“师恩润心,礼赞芳华”师生座谈会、育人经验分享会、“提灯引路、育梦成光”制作中药手串活动、“金箔流转绘师情,匠心筑梦育芳华”师生共绘烧箔画主题美育活动等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全面展现对教师的礼赞与感恩,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切实增强广大教师的幸福感、成就感与荣誉感。

  据悉,学校还将组织开展“印山师道”教师师德宣讲活动,开展“踏寻红色足迹,铸魂育人征程”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等,通过身边榜样的真实事迹,传递师德力量,夯实师道文化根基。

  三尺讲台,虽不过方寸,却承载着教师带领学生眺望世界的广阔视野;一种影响,穿越岁月,名为“师者”;一种铭记,深植心灵,名为“教育”。此次教师节系列庆祝活动,不仅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崇高致敬,更是一次温暖而深刻的情感共鸣与精神洗礼。贵州师范学院将继续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筑牢师德师风根基,激励全体教师坚守育人初心、担当时代使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