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毕节日报社50余名小记者在薛晓辉教授带领下走进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贵州省典型高原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开展了一场以“智启象牙塔 探秘生态科技”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毕节日报社主办,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生态工程学院与贵州闻达数字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
小记者们走进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校园
湿地初识
活动首个环节设于校园内——人工湿地清荷园。李望军博士将这片实景湿地化为天然课堂,为小记者们系统讲解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构成——从水、土壤、空气等非生命环境,到栖息其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大家在行走与观察中,亲身感知抽象生态概念如何化为可观、可感的生命图景。
李望军博士为小记者们讲解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小记者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体验水质检测
生态探秘
在珍稀植物保育与模拟试验场,小记者们认识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黄杉”,详细了解其生长特性与人工培育过程。大家还现场观看了水体浑浊模拟试验,直观感受植物对悬浮泥沙的吸附作用,深化了对植物“固沙净水”生态功能的认知。
小记者们正在观察黄杉幼苗
实验室主任正在为小记者们讲解水体浑浊模拟试验
小记者们对比植物对水体中悬浮物的固定作用生态
菌菇辨识
在食用菌基地,肖群英博士借助展板与实体标本,生动讲解野生菌的分类辨识与蘑菇人工培育过程。她特别强调“不认识不采、不确定不吃、存疑不买”的安全原则,为孩子们筑牢“舌尖上的安全”防线。
肖群英博士演示了马勃散发孢子的过程
科研体验
小记者们随后来到贵州省高原湿地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依次参观实验室与标本室。通过李青博士对动物标本、李仰征教授对矿物标本的细致讲解,同学们了解到各类精密仪器与珍贵标本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价值,切身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严谨与深厚积淀。
李青博士正在动物标本室进行讲解
李仰征教授为小记者们讲解矿物标本
天空之眼
活动的最后一站设在中心球场。任金铜教授为小记者们讲解了DJI精灵、御、悟等多款无人机及航拍设备的应用知识。飞手现场演示了大型无人机的吊运与农业植保喷水作业,让大家真切体会到无人机在生态监测、农业植保、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与科技力量。
任金铜教授为小记者们讲解无人机航拍知识
无人机展示
此次沉浸式研学活动,不仅拓宽了小记者们对高原湿地生态保护的认知边界,更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现代科技为自然研究注入的无限可能。一颗关于科学探索与生态责任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悄然播下。
合影留念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