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舞台连接乡土 艺术赋能育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探索“行走的思政课”与艺术实践融合新路径
2025-10-31 15:29:00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当民族管弦乐的旋律融入毕节的夏夜,当远方舞蹈团的身姿点燃乡村的舞台,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艺术学院的师生们,正以一场场演出为笔,书写着“明德笃学、弘毅力行”的贵工程精神,也勾勒出高校服务地方、以艺育人的生动图景。

  8月的同心公园,“畅享清凉·乐动毕节”主题音乐会万人同聚——艺术学院远方舞蹈团与打击乐团、民族管弦乐团等团队携手,将民族与流行、传统与现代熔于一炉,《吉祥》里红裙蹁跹,《炫舞》中身姿灵动,与《彝家酒歌》的歌声相映,让毕节的夏夜充满艺术温度。从编舞排练到登台演绎,远方舞蹈团以专业功底响应地方文旅号召,灵动的舞姿既是师生素养的展现,更让这场演出成为毕节“清凉之夏”的文化标志。


远方舞蹈团节目表演(一)

  10月的大屯中学体育场,“民族文化进村寨”文艺汇演中,远方舞蹈团的身影同样耀眼。师生们深入大屯乡采风,从本土非遗中汲取灵感,《铃铛舞》里裙摆飞扬,还原民族民俗的质朴;《撒麻》中动作舒展,描绘乡野劳作的图景;《大屯颂》以群舞诉说乡土深情……14个节目里,远方舞蹈团参与的原创作品占比超七成,带着生动质朴的舞姿,让2000余名现场观众、6万余名在线观众看见了乡村文化之美,更激发了当地群众的文化自信。“把课堂所学用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舞蹈团成员的心声,正是贵工程“服务乡土”精神的鲜活注脚。


远方舞蹈团节目表演(二)

  从城市文旅舞台到乡村文化现场,远方舞蹈团的每一次登台,都是艺术学院“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也是贵工程“校地联动、协同发展”的生动案例;从采风编舞到舞台呈现,是专业能力的试炼;从校园排练到乡野演出,是责任担当的培养,而“高校+地方”的合作模式,则让贵工程的品牌影响力在舞蹈与旋律中持续提升。

  作为贵工程艺术实践的核心力量,远方舞蹈团也正锚定更长远的成长路径,深耕本土创作,持续挖掘毕节多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更多“带着泥土气、贴着乡土情”的原创舞蹈作品,让地方文化以艺术形式“活”起来;拓展校地联动,与毕节文旅、乡村振兴项目深度融合,既成为地方文化活动的“常驻团队”,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为“懂乡土、能服务”的艺术人才;探索艺术融合,尝试与乐团、戏剧社等跨专业合作,推出“舞蹈+音乐+情景表演”的复合型作品,拓宽艺术表达的边界,以“远方”为名,形成具有贵工程标识的舞蹈品牌,既在校内培育艺术氛围,也向外传递“贵工程式”的人文温度。


远方舞蹈团节目表演(三)


远方舞蹈团节目表演(四)

  这份“以艺载道”的初心,生动诠释了贵工程作为一所高校的使命与担当——它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文化血脉的赓续者与社会责任的践行者。通过将舞台延伸至乡土,学校真正实现了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深层目标,让学生在服务地方中厚植家国情怀。未来,贵工程将继续深化这条“寓教于行、校地共融”的特色育人路径,让艺术的力量持续赋能地方发展,让大学精神在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