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深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校园指明了方法和路径。
近年来,铜仁职业技术大学积极探索高校安全工作路径,以“五新”赋能为抓手,构建了校地协同、警校联动、部门协作、夯实基础、文化浸润“五位一体”的平安校园建设新模式,实现了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预防、从硬件投入向内涵发展的深刻转变,学校长期保持安全稳定,平安校园建设取得持续进步,2013—2017年连续五年荣获省学校安全稳定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学校保卫处荣获2020—2022年平安铜仁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进集体”,为新时代高校安全治理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一、深化校地协同,融入地方治理新格局
学校长期与市、区及街道保持良好关系和紧密互动,主动把平安校园建设融入地方安全稳定大局。学校与市委政法委、市委网信办、市教育局、市公安局等单位保持良性互动,共同处理涉校安全相关事宜。聘请市国安局、碧江区法院、碧江区消防救援大队、文昌派出所等单位相关人员担任校外法制辅导员,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专题讲座。积极参加川硐街道平安建设联盟工作,2023年成立平安建设联盟志愿者暨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安全员大队,将安全工作细胞植入班级和寝室,成为川硐教育园区校地合作的典范。

二、创新校警合作,打造联动执勤新平台
2023年,学校成立保卫处和文昌派出所联合执勤办公室,文昌派出所高校专职民警担任联勤办主任,保卫处副处长任副主任,保卫处、派出所相关人员联合值班执勤,解决了以往层级多、效率低、联系不紧的问题。2024年,为进一步强化工作纽带,聘请4名警务助理驻校办公,全面参与学校安保工作,覆盖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案件事故调查处理、重大活动安保组织、重点人员稳控转化等全链条业务工作,达到“主动发现、快速化解、全程参与”的目标,有力推进了学校“平安校园”创建和文昌派出所争创全国“枫桥式”派出所进程。

三、强化部门协作,构建责任共担新机制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总要求,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牵头抓,班子领导具体抓”工作机制,定期听取安全工作汇报,统筹解决安全工作重大事项。分管领导每月召开安全工作例会,传达学习上级指示精神,分析安全工作形势,安排部署工作任务。学校构建了以保卫为枢纽,学工、教工、后勤、基建、实验实训为骨干,各职能部门和院系为成员的安全工作机制,出台了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进一步细分和压实了校内所有单位的安全工作责任,形成安全工作强大合力,筑牢了学校安全的“基本盘”。

四、夯实安全基础,激发内生治理新动能
校园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在于抓住主体力量。铜仁职业技术大学将保卫、保安、宿管、辅导员、学生干部这“五支队伍”作为安全工作的“牛鼻子”,通过系统化建设,牢牢掌握了安全工作主动权。用好保卫队伍这支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铜仁职业技术大学将保卫人员定位为校园安全承上启下的关键核心,高度重视其选拔与培养。目前,一支15人的专业保卫团队已建成,其中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2名、军队复退人员5名、交警转岗人员1名,形成了高学历与强实战优势互补的人才梯队。通过上挂学习、专业培训、岗位锻炼等多种方式,持续提升其业务能力与政策水平,全力打造守护师生安全的“精兵强将”。用好保安队伍这支训练有素的“执勤尖兵”。作为校园安全的第一道形象关口,学校保安队伍除定期开展常规业务、防暴、灭火等专项演练外,更特别注重强化“以校为家”的服务意识培训,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深化,筑牢校园物理安全屏障。用好宿管队伍这道宿舍安全的“首扇闸门”。学校通过定期组织保卫、学工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对寝室安全问题进行“解剖麻雀”式深度剖析,并以此强化其责任意识、提升应急技能,切实守好宿舍安全的“第一道闸门”。用好辅导员队伍这支贴近学生的“前沿哨兵”。学校实行辅导员住寝制度,将安全管理触角延伸至学生生活最小单元。辅导员作为学生最亲近的人,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精准识别心理、纠纷等潜在风险,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用好学生队伍这个安全细胞的“自治网络”。学生是安全工作的基础细胞。学校通过保卫处管理的民兵应急分队、安全信息员大队,学工部管理的“三长”(楼长、层长、寝室长)队伍,构建起覆盖全面的网格化安全员体系,实现了“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监管与自治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

五、推动文化育人,营造校园安全新风尚
安全是学校发展的底线与基石,其背后是精细的治理能力。唯有以文化浸润,将安全理念转化为每位师生的自觉行为,方能铸就校园最稳固的“免疫体系”。学校致力于将校园安全与文化育人深度融合,开设了国家安全专门课程,并在劳动教育、思政教育等课程中融入安全知识。积极落实游泳进课堂要求,发挥学校恒温游泳馆优势,分阶段推进游泳课程全覆盖,不断夯实学生防溺水技能基础。2024年以来,通过开设安全教育线上课程,把专业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课件通过点对点方式发送到学生手机上,按进度组织学习,定期公布院系排名,落实奖惩措施,极大提高了院系和学生的积极性。保卫处全新升级了安全教育微信公众号“平安照壁”,每周更新各类安全教育知识,成为服务师生、赋能平安校园的专业安全阵地与随身安全指南。同时,学校抓住每年开学季、毕业季、6月安全生产月、4-10月防溺水教育期、“415”“119”等安全教育重要节点,积极组织大型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邀请校外专家来校举办讲座。2023年,学校荣获第四届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单位”,承办了市委国安委主办的国安知识演讲比赛,2024、2025年联合碧江区法院开展“巡回法庭进校园”,邀请川硐街道开展禁毒专题讲座,引发师生热议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作者:蔡恩勇、杨海昆、蒋付勇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