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医路乡行队的队员们怀揣着满腔的热忱与憧憬,踏上了前往贵州省金沙县禹谟镇的征程。在这片弥漫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土地上,他们以汗水书写着责任,用行动诠释着医者的初心,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实践之旅。
正午时分,车队顺利抵达禹谟镇。初到这陌生的环境,队员们没有丝毫懈怠,迅速投身于卫生打扫工作中。镇上的住宿条件虽显简朴,尘土与杂物随处可见,但大家分工明确、互帮互助,有条不紊地进行打扫,男生们扛起扫帚,认真清理着院落;女生们则细心地擦拭着门窗,整理着床铺;大家积极主动地搬运着各类物资,汗水浸透了衣衫,却没有一个人抱怨。
安顿好之后,队员们分组前往镇上的集市采买生活用品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在狭窄的巷子里,他们与菜贩们讨价还价,学习如何辨认新鲜的食材;在杂货店中,他们仔细核对清单,为后续的活动精心筹备物资。这看似平凡的采买过程,实则考验着团队的统筹能力与协作精神,有的同学负责认真记账,有的同学负责搬运重物。这一天的忙碌,让“医路乡行”的意义愈发清晰深刻。卫生打扫锤炼了队员们的协作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采买实践则强化了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沟通技巧。
夜幕缓缓降临,禹谟镇的灯火逐渐亮起。队员们与乡亲们一起在广场上欢快地跳舞,医路乡行队的旗帜在风中轻轻飘扬,昭示着这群青年以医心为纽带,正将专业知识与社会责任融入这片乡土,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乡村振兴答卷。
“公卫黔心”队
夏日炎炎,挡不住青春的脚步;乡音袅袅,牵动着服务的初心。7月11日,“公卫黔心”三下乡实践队正式启程,前往燕子口镇小河沟开展系列实践活动。队员们将围绕“民族团结”实践主题展开活动,在田间地头、村落村组书写青春答卷。
8:30分在室内体育馆举行了出征仪式,在主持人的带领下,举行了相关仪式。如奏唱国歌等。校领导为三下乡各团队进行授旗,喻老师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带领三下乡各团队队员进行宣誓。最后校领导对三下乡各团队提出了美好的期许。出征仪式结束后,各个团队坐上大巴车去往指定的地区。
“公卫黔心”三下乡实践队于中午到达燕子口镇小河沟,带队老师和队长有条不紊地安排工作。队员们积极配合,不怕苦,不怕累,把居住环境打扫干净。身怀厨艺的同学们为团队成员带来了燕子口镇小河沟的第一顿饭。吃过饭后,成员们进行午休,下午由队长带领大家熟悉周围环境。
通过“公卫黔心”三下乡实践队的活动,看到了青年学子们在服务基层中展现出的活力与担当。成员们不仅在实践中学习成长,还促进了民族团结,加深了对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的了解。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也促进了村落的和谐发展。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青春的脚步更加坚定,为社会贡献出更多的正能量。
送医逐光行动
7月11日清晨,我校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学校体育馆内隆重举行。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由师生组成的实践团队出席此次仪式。
全体参与成员在仪式上庄严宣誓,以昂扬姿态拉开本次实践活动的序幕。在宣誓环节,全体队员举起右拳,在领誓人的带领下高声宣读誓词,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风采。铿锵有力的誓言不仅彰显了队员们投身“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坚定决心,更凝聚起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共识。
在奏唱国歌环节,嘹亮的歌声展现了医专学子的饱满热情。随后进行授旗仪式,飘扬的队旗展现了对“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期望。校党委委员副书记彭垚老师发表动员讲话,强调“三下乡”实践活动是医学青年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鼓励同学们以专业所长服务基层群众,在实践中锤炼医德、提升技能并宣告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正式启动。
经过半小时车程,送医逐光行队抵达服务地。同学们将行李与物资搬入高坪小学中,尽管在教室中打地铺,住宿条件简陋,但队员们毫无怨言,反而笑着说:“接地气才能更贴近村民!”随后快速完成内务整理,展现了医专学子吃苦耐劳的精神风貌。队员们分工协作,利用食材制作简单午餐。尽管厨具有限,但大家互帮互助,顺利完成“三下乡”第一餐。午餐后,队员们稍作休息,调整状态,部分队员主动清洁餐具、整理厨房。
首日的奔波与安顿,虽只是“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序章,却已然勾勒出这项活动对于医专学子的特殊意义。作为未来的医护工作者,同学们的成长从不止于听诊器下的脉搏、课本里的病理,更在于走出校园,用脚步丈量乡土的距离,用眼睛看见基层的真实需求。这一天,埋下的不仅是服务的种子,更是对“何为医者”“为何出发”的深刻作答,而这,正是“三下乡”赋予医学生最珍贵的成长礼物。
岐黄薪火队
7月11日,中医系岐黄薪火队“三下乡”实践活动正式启程。经过1小时的行程,队员们顺利抵达迎丰村,开启以“传承岐黄文化,服务基层群众”为主题的实践之旅。
抵达村庄后,队员们先到村委会提前安排的住宿点整理行囊。大家分工协作,快速收拾好个人物品,将宿舍打扫得整洁有序,为接下来的实践生活做好准备。随后,队员们主动协助村干部打扫村文化广场和活动场地,清理杂物、擦拭桌椅,用行动展现青年学子的担当,也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团队的热情与诚意。
稍作休整后,队员们在村文化广场搭建起简易服务点,为村民开展简单的义诊与推拿服务。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为前来咨询的村民测量血压,针对颈肩酸痛、关节不适等常见问题,运用课堂所学的推拿手法进行舒缓调理,并为村民耐心讲解日常保养的小技巧。不少村民在体验后连连称赞,现场氛围轻松融洽。此次服务为后续深入开展义诊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夜幕降临,村庄为欢迎岐黄薪火队的到来,特意举办了热闹的篝火晚会。村民们拉起队员们的手,围着跳动的火焰载歌载舞,嘹亮的山歌与欢快的笑声在夜空回荡。队员们也即兴表演了准备的小节目,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同学们准备了合唱以及小品节目,我校学子表演了自创歌曲,村民们为大家准备了合唱,在欢声笑语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大家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乡村的淳朴与热情。
“卫护黔行”队
为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挺膺担当,教育和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铸牢理想信念、铸就担当品格、铸炼吃苦作风、铸成奋斗精神。7月11日上午,我校于室内体育馆举行了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此次仪式由胡玥老师主持。仪式伊始,喻发鸣老师带领全体实践队员庄严宣誓,誓言彰显同学们投身实践、服务乡村的决心。宣誓结束后,副校长彭垚等领导为各实践队伍授旗,旗帜飘扬,传递光荣使命。彭垚副校长讲话强调,“三下乡”要摒弃形式主义,不做摆拍,聚焦实事,鼓励同学们结合医学专业,为乡村基层医疗添砖加瓦,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担当。最后,彭垚副校长宣布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出征。全体人员合影留念,各队伍整装待发,即将奔赴乡村一线,用专业与热忱开启实践之旅,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历经一个半小时车程,“卫护黔行”队抵达服务地,虽然住宿条件相对简陋,但“卫护黔行”队伍团队成员丝毫不惧艰辛,并快速完成了打扫工作,铺好地铺入住。同时,团队的“炊事兵”们也在有条不紊地利用简单的食材为大家带来了本次实践的第一顿饭。用餐结束后,带队老师郭亮为大家进行了安全注意事项说明并分配了接下来几天的实践工作内容,大家午休过后,由队长带领大家熟悉实践地环境。
建行筑梦队
我校“三下乡”校启动仪式于7月11日在校内体育馆举行。校领导讲话强调了“三下乡”活动的实践意义,鼓励青年学子扎根基层;指导教师为队员们详细解读了安全规范与任务重点;队员代表宣誓将以专业服务乡村。仪式上还发布了实践手册,各队展示了特色方案。此次仪式凝聚共识,明确方向,为实践队注入动力。全体队员整装待发,将带着责任与热情奔赴各地,在服务中成长,用行动诠释青年担当。
建行筑梦队抵达落脚点后,队员们迅速分工投入卫生打扫,擦窗扫地、整理物资、检查设施,默契配合让杂乱空间很快变得整洁有序。傍晚,大家化身“厨神”,采购、洗菜、掌勺各司其职,简单的食材在协作中变成热乎的饭菜。过程虽然忙碌,却充满欢笑,不仅营造了舒适的临时家园,更在劳动中增进了团队默契,体会到自力更生的意义,为后续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三下乡”首日,启动仪式上的嘱托犹在耳畔。扫洒除尘时的协作和灶台前的手忙脚乱,让队友之间的陌生感渐渐消散。简单的晚餐里,藏着团队的温度。这一天,大家从“学生”变身“实践者”,明白脚下的泥土、手中的活计,都是成长的养分,大家满心期待着接下来的实践活动。
“杏林微光”乡村守护队
7月11日,“杏林微光”乡村守护队在老师的带领下,迎着朝阳,神采飞扬地踏上了那神圣而充满意义的百里杜鹃普底乡迎丰村的行程,他们将用汗水书写他们的担当,用他们的无私奉献为社会,创造一场令人难忘的实践之旅。
正午时分,虽然队伍初到迎丰村,但在队员们积极而充满热情的辛勤打扫之下,迎丰村呈现出干净而美丽的街道面貌。此次活动以劳动焕新环境,彰显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为打造美好环境助力,也为后续公益实践注入动力。
下午时分,在村医务室,村民们闻讯而来,有序排队等候义诊。针对老人常见的颈肩不适、劳作导致的腰背酸痛,同学们结合自身所学知识细致施技,手法轻重失宜。不仅缓解了大家的身体疲劳,更让乡村群众感受到来自医学生的温暖,拉近了城乡距离,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青春担当。
夜幕降临,广场上的篝火熊熊燃烧,与天边的火烧云相得益彰,“杏林微光”乡村守护队的队员们与迎丰乡村的书记、贵州省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志愿者以及村民们一起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大家还有幸欣赏到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同学所带来的精彩演出以及迎丰乡村村民带来的精彩表演。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意义非凡,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力量,更在青年学子心中埋下了深入基层、无私奉献的种子。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