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悬空”到“落地生根”,从“校企脱节”到“协同共育”——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依托贵州生态肉鸡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贵州省生态家禽产业技术体系组建“禽创营”创新创业班,以创新模式破解生态家禽产业发展瓶颈,用产教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为强产业、育人才、助增收提供了扎实的实践范例。
“望”势谋局:锚定产业痛点,筑牢育才根基
“望”全局,明方向。“禽创营”通过立足产业发展大势、研判行业前沿动态,为人才培养找准坐标,为服务产业定好基调。
7月28日,“禽创营”学员姚自扬、胡泽静到安顺市立华牧业有限公司开展为期20天的实践学习。自2024年6月成立以来,“禽创营”秉持“项目引领、实践助推”的培养理念,组织学生以轮班形式深入企业一线,截至目前,累计已有83人次赴长顺天农、厚文农牧、贵州奇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养殖现场、生产车间中锤炼实践技能,为打破农业技术科研转化壁垒、弥合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差距发挥了积极作用。
“人才培养必须扎根产业土壤。”相关负责人表示,“‘禽创营’的探索证明,只有让教育跟着产业走、人才围着需求转,才能培育出懂技术、善经营、能扎根的农业接班人,这正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核心使命。”
“禽创营”创新性构建了“专家导师+大学生技术员+农民养殖员”三元联动技术服务模式,这一模式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将高校的智力资源、企业的实践平台和农户的生产经验有机融合。专家导师提供前沿技术指导和科研支撑,大学生技术员作为技术传递的“毛细血管”深入一线,农民养殖员贡献本土化的生产智慧,形成“教学-实践-服务”的闭环,实现高校智力、企业平台与农户经验的有机融合。
“闻”需而动:深耕产业一线,校准育才方向
深入产业肌理,精准把握需求脉搏。“禽创营”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收集产业信息,为精准服务奠定基础。
8月5日,贵州省生态家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畜牧水产系副教授曹娟,畜牧水产系副主任李朝波,省畜牧兽医学校综合办公室主任支锐一行赴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迷路村开展技术服务。现场针对不同养殖户的需求差异,为散养户提供生物安全防控、免疫预防等基础技术指导,同时,发放“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肉鸡养殖技术服务手册,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
今年4月,在贵州省金禾禽业有限公司普安县乌金鸡种源场,企业负责人表示,希望有更多既懂理论又通实践的年轻技术人才进入企业,推动企业发展。聚焦企业需求,产业发展,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进一步完善优化了“禽创营”人才培养方案。同时,通过召开技术服务总结交流会、校企座谈会等形式,邀请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走进校园,与师生面对面交流,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问”诊施策:破解产业难题,优化育才路径
针对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梗阻、人才供需错配等问题,“禽创营”精准设计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今年3月,贵州省生态家禽产业技术体系2025年工作部署会在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清镇校区顺利召开。此次会议汇聚了体系内的权威专家,总结产业典型案例与宝贵经验,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禽创营”10名学生代表受邀参与,在与专家的近距离交流中,学员不仅深化了对生态家禽产业发展趋势的认知,更通过聆听前沿报告,加速了专业理论知识与产业实际需求的深度融合,为后续投身产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筑牢了基础。
利用暑假等时间,“禽创营”组织学生回到生源地,通过走访、问卷等方式对当地肉鸡产业开展调研,收集养殖规模、技术瓶颈、培训需求等基础数据。同时,教师团队深入生态肉鸡产业集群县,与农业农村局、养殖企业座谈,摸清各地在品种选育、疫病防控、精深加工等方面的具体需求,为培养方案优化与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依据。
“切”中要害:深化产教融合,彰显育才实效
精准发力、靶向施治。“禽创营”通过深度参与产业实践,在技术推广、校企合作、人才孵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连接高校与产业的重要纽带。
推动家禽养殖技术的落地转化。学生在专家指导下,将先进养殖技术、疫病防控方法带到田间地头,帮助养殖企业和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在赤水奇垦公司,“禽创营”师生团队实地考察了企业在品种选育方面的先进经验,系统学习了智能化养殖系统的应用与管理,通过深度参与技术交流与实践操作,深化了学生对技术应用的理解,有效促进了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促进了校企协同发展新格局的形成。通过持续的技术服务和人才输送,“禽创营”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展研发。与长顺天农绿壳蛋鸡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既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也为企业注入了技术活力,实现了“校企双赢”。
孵化了一批懂技术、能创业的新型人才。“禽创营”学员在实践中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培养了创新创业精神。部分学员参与教师共同研发专利,在全国大学生动物防疫职业技能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赛事中斩获佳绩,为产业发展储备了后备力量。
从“望”清产业态势到“闻”准发展需求,从“问”明解决路径到“切”实推动发展,“禽创营”以系统思维破解了生态家禽产业发展的多重难题,构建了产教融合的新范式。未来,随着这一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必将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复合型人才,持续为生态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