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茶乡,一款以本土植物博落回为核心的绿色农药正悄然改变着茶园病虫害防治的传统方式。其背后,是“00后”项目负责人张江雨带领团队,历经800多次试验,攻克三项技术难题、打通全产业链,为茶产业振兴注入科技动能的奋斗故事。
张江雨的家乡盛产博落回,但过去仅作为低价初级农产品流通,附加值低。带着“家乡宝藏能否变成振兴利器?”的初心,她进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遇见了深耕博落回研究的导师。得知导师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博落回生物碱对茶园病虫害防控效果显著,张江雨毅然锚定方向:用科技激活乡土资源,破解茶产业绿色防控难题。
然而,从实验室到田间,横亘着生物碱提取率低、制剂稳定性差、检测技术滞后三大难关。张江雨团队迎难而上:
1.提取革命:摒弃传统低效方法,引入响应面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技术,通过数百次实验精准调控参数,使生物碱提取得率显著提升。
2.制剂创新:成功研发出环保剂型博落回水悬浮剂,攻克稳定性难题。田间实测效果亮眼:对茶饼病防效超85%,茶尺蠖防控持效22天,土壤残留降低60%。
3.检测突围:研发低成本博落回生物碱含量检测试剂盒,将生物碱含量检测成本降低,实现快速检测,让农户轻松科学判断博落回采收时机。
经科技部查新,这三项技术均为国内外首创,已申请3项发明专利、发表2篇论文。
技术突破最终要惠及乡土。张江雨团队开发的试剂盒助力家乡博落回种植基地通过欧盟认证,提升了种植效益,带动了家门口就业。博落回水悬浮剂在多地茶园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从药学院学生会主席到博落回科技创新团队领军人,张江雨的成长轨迹始终贯穿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信念。她和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调研,扎根实验室攻关,奔走市场推广。如今,博落回产业链已带动百户种植农户增收,其绿色农药为推动当地茶产业向“绿色、高效、高值”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这场始于乡土情结的“绿色远征”,是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张江雨团队以科技为笔,书写了“情系博落回,赤诚护茶香”的崭新篇章,也为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树立了生动范本。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