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制度筑基 创新引领 特色发展——贵州健康职业学院科研工作纪实
2025-11-19 11:47:00
贵州健康职业学院

  在中国共产党贵州健康职业学院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党委宣传统战部在贵州健康职业学院新闻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启 “逐梦大健康、我们的‘十四五’” 栏目。全面回顾总结建校以来学校各方面取得的发展成果,激励全校师生担当实干、锐意进取。让各部门、各系在奋斗路上奏响激昂乐章,以优异成绩向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献礼!

  “十四五”时期是贵州健康职业学院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学校紧扣“健康中国”战略及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秉持“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平台建设为支撑、团队建设为引擎,全面推进科研工作创新发展,成功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科研创新发展之路。

  完善制度体系,筑牢科研治理根基。“十四五”期间,学校党委将构建现代科研治理体系作为战略基石,系统推进制度建设,陆续制定并实施了《贵州健康职业学院教职工科研成果业绩积分量化管理办法(试行)》《贵州健康职业学院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贵州健康职业学院科研创新团队管理办法》《贵州健康职业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贵州健康职业学院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推动学院科研管理完成了从“立柱架梁”到“精耕细作”的深刻转型,稳步迈入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协同并进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科研立项量质齐升,研究水平显著跃升。“十四五”期间,学校科研立项工作呈现出量质齐升、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立项总数达到134项,创下历史新高,中央、省、市级以上课题占比显著,共计55项,标志着学校科研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性增强。立项课题深度聚焦“健康中国”战略与区域大健康产业发展,广泛覆盖医学护理、健康养老、民族医药、生物技术、智慧健康等多个关键领域。这一发展态势,有力推动了学校科研范式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融合、从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的战略性转变,实现了科研能级的全方位跃升。

  学术成果丰硕涌现,创新能力持续突破。“十四五”期间,学校学术成果不仅呈现“井喷式”增长,更彰显出强劲的创新活力与转化潜力。教师在国内外核心及各类优质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占比大幅提升,直观印证了基础研究水平的稳步跃升。在深耕理论研究的同时,学校知识产权创造工作迈上新台阶,专利申请总量超50项,涵盖各类专利,创新实践成果丰硕。

  平台建设成效卓著,创新基础更加坚实。“十四五”期间,学校科研平台建设精准发力、成效卓著。不仅成功获批市级“众创空间”与“武陵山民族医药资源与质量研究重点实验室”两大实体平台,还建成一个市级新型特色智库,构建起“创新孵化—专业研究—战略咨询”的全链条体系化布局。这一多层次、多类型的平台矩阵,为集聚创新资源、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筑牢了坚实支撑。

  团队建设扎实推进,人才工程成效显著。学校坚持“团队带动、人才强研”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动科研团队建设。五年来,共立项院级科研创新团队13个,其中5个为重点培育团队,覆盖学校主要专业方向。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立项校企联合攻关团队8个,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在科技服务方面,学校遴选省科技特派员15人、校级科技特派员8人,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推动科研成果走向生产一线。1名教师入选贵州省第八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千”层次人才,标志着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技术助农工作

  成果奖励捷报频传,社会影响持续扩大。“十四五”期间,学校在各级科研成果评选中屡获佳绩,累计荣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4项,充分彰显了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的扎实功底。在哲学社会科学与教育科学领域,不仅两度摘得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更连续两年荣膺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凸显深厚人文积淀与持续创新动能。在师生个人发展与学科竞赛方面,教师在第四届各省区市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贵州省初赛暨首届社科普及讲解技能竞赛中获评“十佳讲解员”;学生团队在第三届贵州省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进一步印证了学校实践育人的显著成效。这些荣誉既是对教师科研能力与学生综合素养的直接肯定,更为学校赢得广泛社会赞誉。随着多项成果被采纳并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科研反哺教学、创新服务社会”的良性循环已落地生根、生动显现。

  五年来,学校始终锚定“面向健康产业、服务区域发展”的科研导向,硕果盈枝、成效喜人。展望“十五五”,学校将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健全科研创新体系、做强平台支撑、优化团队结构、深化产学研协同,力争产出更多高水平标志性成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