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党员教师吴姝,带着对基层工作的敬畏与对乡村振兴的责任,来到清镇市小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企业暖通专业高级工程师到高职院校教师,再到驻村书记,身份的转变,面对陌生的乡村环境,她一度思考:作为一名“学院派”,自己能给这片土地带来什么?
从教育入手,以师者情怀点亮希望
初到村里的那段日子,吴姝像个“局外人”,走在田间地头、穿梭于村民院落,却始终找不到工作的着力点。直到走进村里那所小河小学,她有了方向。吴姝迅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对接资源、协调物资,短短两个月内,为学校送去了95套崭新课桌椅和一批体育器材。当孩子们坐上新课桌,怯生生地喊出“吴老师”时,她感受到了驻村工作的第一份温暖回响。
从那以后,她每月都会回小河小学开展主题活动:爱国主义教育课上,孩子们认真聆听革命故事;知识竞赛中,大家踊跃举手抢答;安全知识讲座里,每个人都专注记录。这些看似常规的活动,让她和孩子们的距离越来越近,如今只要在村里遇见,他们都会远远跑过来,清脆地喊一声“吴老师”。

吴姝到小河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李巧巧摄
借力资源优势,以实干精神助推产业
在教育领域打开局面后,吴姝将目光转向村里的集体经济。面对品质优良却“藏在深闺”的晚香酥李,她与选调生李巧巧联手,利用短视频平台开展宣传。没有设备就用手机,不懂剪辑就自学,已拍摄32条宣传短视频,累计浏览量达28.9万次。她们将李子的生长过程、村里的风土人情一一记录,让小河村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可推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李子还未成熟时,突然遭遇病虫害,看着果树上的病斑,村民们急得团团转。她立刻联系贵州大学农学院的专家,邀请他们到村里实地指导,这不仅有效控制了病虫害蔓延,也让村民看到了科技助农的力量。最终,通过线上推广,小河村售出李子100余箱,销售额达5000余元,更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体验。

吴姝(左)与李巧巧拍视频宣传晚香酥李
以日常关怀聚民心,用真情实意暖人心
因为吃住在村里,便有了更多时间贴近村民生活。为了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吴姝和选调生李巧巧开启了一场“破冰行动”,通过与村民碰拳的方式迅速走进了村民心里。每天下班后,她都会到村民聚居的地方和老人们聊家常,听他们讲村里的故事,了解他们的需求,与村民一起跳广场舞,拉近彼此的距离。
每个月,吴姝还会定期走访监测户和脱贫户:72岁的脱贫户张伯喜欢看书,她就每月给他送一本书,例如《张桂梅》《时代大决战》等,听着张伯的读后感,吴姝心里满是欣慰;监测户陈叔因脑梗丧失劳动力,仅有陈奶奶一人在家照顾,她便定期跟着村医一起陈叔家询问身体状况、生活有无困难等,这份关心并不厚重,但却温暖了他们的心。

吴姝与村民在一起 李巧巧摄
和老人们相处的日子里,吴姝发现村里有不少80岁以上的老夫妻,他们一辈子辛勤劳作,却没拍过一张像样的合照。看着他们相濡以沫的模样,她萌生了为他们拍金婚照的想法。说干就干,她和选调生自费购买了手捧花、背景布、支架等物资,向同事借了相机,拍摄当天还特意帮老人们梳理头发、整理衣服,耐心引导他们摆出自然的姿势。把装裱好的照片一一送到老人们手中时,张奶奶摸着照片里精神焕发的自己,眼眶泛红:“这辈子都没拍过这么好看的照片,谢谢小吴书记。”那一刻,她深刻体会到: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给村民带来大大的幸福。

吴姝(左2)给83岁王老师拍金婚照 刘青玉摄
临近重阳节,吴姝想着趁这个节日再为他们办点实事。她积极协调企业资源争取赞助,策划“情暖小河,孝满重阳”活动,精心安排的12个节目,热乎的重阳粑,让老人们在节日中感受到温暖与尊重。这些贴近生活的关怀,让她与村民的心越贴越近。

小河村重阳节老人合照 刘青玉摄
于细微处见担当,坚守乡村振兴初心
五个月的驻村时光,吴姝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村民口中的“小吴书记”。她所做的,或许只是换课桌椅、卖李子、拍照片、送书籍……但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凝聚成一名党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真实写照。
她用自己的专业、资源与真情,诠释了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一次真心的付出、每一份温暖的传递。未来,她将继续带着党员的初心与使命,扎根小河村,做好每一件“小事”,用微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