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陆丝路·文心筑疆”实践团圆满完成新疆实践之旅:以青春之名赴山海之约,以协同之力绘发展新篇
2025-08-25 10:25:00
中国教育在线海南分站
  为进一步深化校地协同育人机制、搭建琼新两地文化交融与青年成长的桥梁,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陆丝路?文心筑疆”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于8月中旬远赴新疆,开展以“文化润疆、科技赋能、青春奉献”为主线的系列实践活动,以行动践行青春使命,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校地合作座谈:共探协同育人新路径
  8月18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党委副书记符成彦一行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团委共同召开校地合作调研座谈会,双方围绕社会实践共建、志愿服务深化、人才联合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为校地协同育人锚定方向。
  符成彦对五家渠市团委对学校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培养与支持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发展成就。他表示,此次调研旨在学习兵团精神、汲取实践育人经验,期待双方能在志愿服务常态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等领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让更多热海院学子有机会投身国家西部发展战略。同时,他寄语西部计划志愿者: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的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坚定理想信念、发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牢记“厚植家国情怀”嘱托,将工作岗位作为青春向党的实践课堂,让青春理想与国家建设同频共振。
  座谈会上,双方领导就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等议题达成多项共识;西部计划志愿者代表靳湘淋分享了扎根边疆、服务群众的亲身经历,字里行间满是责任担当;实践团学生负责人卢嘉瑜汇报了此次实践的阶段性成果,生动展现了热海院学子“奉献西部、不负青春”的精神风貌。
  “少年军校”讲堂:文化交融点燃青春梦想
  为打破地域壁垒、搭建文化沟通桥梁,实践团联合六师五家渠市团委,在“少年军校”专项活动中打造了“海洋瑰宝与自贸新篇”主题讲堂,为60余名新疆青少年带来一场沉浸式的“山海对话”。
  讲堂结合案例解读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政策红利与发展成就,让青少年看到新时代中国开放发展的活力;通过高清影像讲解海南热带海洋生态系统研究,让同学们在认知珊瑚、海龟的过程中感受海洋强国战略意义;设置黎锦编织、椰壳雕刻等海南非遗手工艺体验环节,在动手实践中传递海岛文化的独特魅力。
  当“少年军校”的旗帜在夕阳下迎风飘扬时,一颗颗“山海同心、文化同源”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这场跨越4500余公里的交流,不仅让新疆青少年通过“海南之窗”触摸到海洋文化与开放脉搏,更以创新形式让“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在边疆大地落地生根。
  红色文化研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共青团农场的考察足迹,实践团走进兵团农业机械化主题展馆,见证兵团农业从传统耕作向智慧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展馆内陈列的拖拉机、采棉机等现代化机械展现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同时,实践团深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的红色记忆博物馆、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等红色阵地,在历史脉络中感悟精神力量,在文化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丝织品、彩陶、文书等珍贵文物,展现了古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历史画卷;在革命历史展区,通过老照片、旧物件重温兵团人扎根边疆、屯垦戍边的峥嵘岁月,读懂“无私奉献”的深刻内涵;在共青团农场红色记忆博物馆,“一把锄头垦荒原、一顶帐篷建家园”的奋斗故事,深深触动了每一位团队成员,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兵团精神与海南革命精神相结合,把艰苦奋斗的底色融入青春,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从琼州大地到西北大疆,从三角梅绽放到雪莲花开,这场跨越4569公里的实践之旅,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子在行走祖国大地的过程中,既读懂了不同地域的历史底蕴与发展需求,更在服务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中,把“小我”融入“大我”。
  未来,学校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让每一次实践都成为连接山海的纽带,让每一份青春力量都汇入祖国发展的洪流,在实践育人的新征程上,书写更多校地协同、青年担当的新篇章。
  (通讯员:卢嘉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