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当艺术遇见科技,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
2025-10-01 13:08:00
作者:

  ——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对接,一所专业艺术院校正以创新实践谱写服务区域发展的新时代答卷。

  在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实训基地内,学生们在工作台前精心制作融合现代设计的传统工艺品。这样的场景,是学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日常缩影,也是其人才培养对接区域产业需求的生动体现。

  2024年,学校牵头组建了“全国数智艺术与设计创意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全国130余家院校、企业和行业组织,致力于共享互助、协同创新,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数智设计新人才,引领行业发展,并梳理新时代下的设计方法、重塑我们的思维方式。同年,学校与高阳县、蔚县签署协议,分别共建“高阳现代纺织产业学院”和“蔚县文化旅游学院”,真正实现“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为助力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校地合作,精准对接县域产业

  学校持续深化校地合作,精准对接地方产业特色与发展需求。2024年11月,学校调研保定涞水县珐琅工艺等传统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在当地掐丝珐琅博物馆设立了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动非遗技艺传承与产业创新结合。

  2025年5月,学校与定兴县人民政府签署校地合作发展框架协议,以“资源互补、优势联动”为核心,共同探索校地协同发展新路径。

  二、共建学院,服务特色产业发展

  2024年12月,学校先后与高阳县、蔚县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深入服务区域特色产业。

  2024年12月24日,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与高阳县人民政府正式签署《高阳现代纺织产业学院共建协议书》。高阳县是著名的“纺织之乡”,纺织业有着400多年的发展传承。全县拥有纺织企业4000余家。高阳现代纺织产业学院的建立,旨在构建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相连的专业链、人才链,为高阳县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2024年12月30日,学校又与蔚县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蔚县文化旅游学院。双方依托高校、政府、行业与企业多方协作,同时借助京蔚高速通车机遇,构建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开放共享的协同育人机制,着力提升办学实效,培养高素质文旅人才,服务蔚县文化旅游产业,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与联动发展。

  三、校企协同,“双向赋能”推进育人创新

  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一环。2025年4月,学校分别与北京“798艺术区左右艺术品超市”及“北京洛可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推动教学内容与行业前沿接轨,提升学生实战能力。与北京洛可可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围绕AIGC赋能课程建设、共建“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共育实践基地”等方面展开,促进技术赋能教学。与798艺术区左右艺术品超市则聚焦“艺术+科技”跨界人才培养与文创IP联合开发等方向,拓展学生综合创新能力。这两项合作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校企协同育人的内容体系,为培养适应行业发展趋势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年5月,与天津创意星球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校企合作进入“双向赋能”新阶段。该合作突破传统校企合作中“单向支持、松散协作”的模式,构建“产业需求-文化传承-数字技术”三维联动的教学体系,形成“企业赋能教学、院校赋能产业”的良性机制。具体实施中,以真实产业项目为导向,将非遗文化元素与AR、数字建模等前沿技术融入课程,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文化传承的有机衔接;企业提供赛事资源、技术支持和岗位需求,学校则通过师生团队输出创新方案与专业人才,形成“需求-教学-实践-成果-反馈”的完整闭环。

  该模式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产教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也有助于学校基于反馈优化专业设置,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四、大师引领,工坊赋能传统工艺振兴

  学校积极引进工艺美术领域大师资源,建设大师工坊,服务区域特色经济,推动传统工艺振兴。引进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英坡与国家级非遗“定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庞永辉,分别设立大师工坊。

  大师们将最前沿的行业实践、技艺标准和创新思维带入课堂,直接提升了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同时,学校提供的学术平台、理论研究支持和年轻学生群体,也为传统工艺的当代转化注入了新活力。通过共建工坊、合作研发等方式,推动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学习内容与工作标准无缝衔接。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零距离实战中,能有效缩短从校园到岗位的适应周期。合作还有力推动了曲阳定瓷、石雕等特色产业升级,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在传承非遗的同时带动就业增收,为区域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文化双引擎。

  大师工坊的建立超越了传统客座或讲座模式,形成了“引大师入教、融教学于产、赋能区域发展”的深度协同机制。通过强化校地联动,为传统工艺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最终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区域发展的双向赋能。

  五、技术赋能,AI助力艺术教育转型

  学校积极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全过程。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于2025年4月9日召开AI赋能职业教育数智化转型成果发布会,数字人“魏小智”主持发布会的场景,展现了学校在智慧教育领域的探索成效,展示了基于DeepSeek 70B模型的智慧教育教学生态体系。学校创新性地推出了“河小美”、“学工-小工”、“教务图书-小美”三款智能助手,分别服务于校园生活、学生管理和教学资源获取等场景,实现个性化助学、助教。

  2025年4月9日,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召开AI赋能职业教育数智化转型成果发布会

  六、服务雄安,艺术赋能未来之城

  学校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服务雄安新区发展。作为河北最早设立的美术专业学校,学校在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紧跟时代脉搏。2022年10月,与河北雄安长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署协议,组建“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学实习实训基地”,这为师生深入雄安、服务新区建设提供了前沿阵地。学校依托企业文化产业园区位优势,在雄安新区布局教学实践平台,将服务雄安新区建设融入日常教学与创作输出,连续三年举办“共美雄安”师生作品展,共展出优秀作品500余件。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学校教学成果的检验,更是将“为雄安设计”的理念付诸实践,积极服务于新区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学校以“大师工坊”等模式为引领,鼓励师生把艺术创作风格和设计风格融入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并逐步搭建起助力雄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

  七、项目驱动,以赛促学强化实战能力

  作为“全国数智艺术与设计创意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单位,学校通过多项活动深化产教融合。2024年11月,学校在厦门承办共同体成立大会,汇聚全国130余家院校与企业,奠定深度合作基础。2025年5月,学校联合举办“奋斗美青春·王子音乐节”暨毕业生成果展,展示了实训与展演结合的创新模式,期间获授“产教融合实践人才基地”荣誉证书。9月,学校作为河北工作组主持单位,召集10所京冀院校启动“创意星”职教项目,通过“岗课赛用”融通模式,切实提升学生专业实践与就业能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推动职业教育深度产教融合发展,打响河北职教共同体品牌。

  2024年11月30日,由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作为承办单位的“全国数智艺术与设计创意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厦门举行。

  2025年9月11日,2025年“创意星”大学生实践人才培育工程职教项目启动会议暨项目说明会在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艺术实践中心召开。

  通过上述举措,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有效推动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为区域文创产业注入了持续动能。

  学校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区域领先、国内知名、具有国际影响的艺术类高职院校”目标稳步迈进。通过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创新实践,学校正成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牵头单位作用,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整合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构建面向应用、市场、产业与创新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艺术设计与区域文化繁荣提供坚实支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3-07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