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学:第五届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发展论坛暨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在抚远市召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力素质建设,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由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北京师范大学)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联合主办,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黑龙江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佳木斯大学)联合承办,北京数字思政研究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辑部联合协办的第五届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发展论坛暨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于7月12日至7月15日在黑龙江省抚远市召开。本次会议以“推动思政课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为主题,专家学者围绕思政引领力提升、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教育家精神引领思政课教师发展等13个涉及思政课建设的相关议题进行主旨发言和深入研讨。

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靳诺,佳木斯大学党委书记武瑞,佳木斯市委常委、抚远市委书记、省政府黑瞎子岛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主任何大海,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宣部理论局原副局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原主任张国祚,赣南师范大学原党委委员、副校长邱小云,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山大学文化强国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林进平,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名师工作室(北京师范大学)主持人熊晓琳等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开幕式由佳木斯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文军主持。
武瑞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为深化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并分享了佳木斯大学立足边疆特色打造的“三根”育人精神、“行走的思政课”等思政育人品牌经验。同时,期待与会专家学者聚焦思政教育重点难点课题,深入交流研讨,共同探索育人新路径、新方法,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熊晓琳在致辞中强调,思政课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党中央高度重视下,思政课建设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必须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谋划和推进。深刻认识思政课改革创新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着力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
何大海在致辞中指出,抚远市将全力支持此次研讨会的举办,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够为地方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也期待与各方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思政教育在地方的落地生根,为培养时代新人助力。何大海介绍了佳木斯大学抚远校区的建设发展情况。
靳诺在致辞中指出,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自信自立,立足中国大地办教育,坚定走好中国特色思政课建设之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时代课题与学生思想困惑,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等关键环节,构建协同育人格局;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在坚守思政课本质属性的前提下,与时俱进、持之以恒地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

在大会主旨报告第一阶段的发言环节中,张国祚教授深刻阐述了思政课教师的核心能力支撑。他强调,提升教学实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具备高度的使命担当、敏锐的问题意识、坚定的政治觉悟、深厚的家国情怀、广阔的学术视野,以及通俗的话语文风。这六方面素养相互交融,共同构成新时代优秀思政课教师的“能力图谱”。邱小云分享了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经验,通过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实现红色教育资源在不同学段的有机衔接,有效推动红色基因深植于心、代际传承。林进平教授则从文化根基出发,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他特别聚焦传统文化中“入世”与“出世”的辩证理念,创造性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阐释。他指出,引导学生理解这对理念的辩证统一,对于塑造健全人格、培养使命感与奋斗精神、提升社会定力与境界具有重要价值,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和独特路径。本环节由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总编、《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社长谢成宇主持。

在大会主旨报告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发言环节中,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韦冬雪、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娜、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建与思政教研部主任和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从春侠,分别围绕AI驱动、Z世代认知和结构化研讨,对思政课建设提出发展对策。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红、黑龙江省教育评估院院长景丽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副教授王贵贤、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海亮分别从一体化建设、专业认证、中国式现代化、地方实践经验等方面,聚焦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围绕大会主题依次进行了主旨发言。本环节分别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指委委员、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晖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杂志常务副主编李庆华主持。

在分论坛研讨中,各专家学者主要围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思政课教学模式与创新、技术赋能思政教育和红色育人等核心内容进行发言和研讨。会场气氛热烈,与会学者紧扣议题深入交流,从理论到实践层层展开探讨,观点碰撞间凝聚起诸多共识,为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多元思路。
会议闭幕式由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冬先主持,台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天华,普洱学院党委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杨萍,北京数字思政研究院院长盛卉代表各分论坛先后发言,总结了各论坛的讨论成果,并分享了参会的收获与感悟。随后,熊晓琳教授进行大会总结发言,强调本次研讨会在思政课建设多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对未来思政课发展提出展望。最后,佳木斯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文军致闭幕辞。他向所有参会者的倾情投入与智慧贡献致以诚挚谢意,强调唯有秉持协同之心、深耕合作之道,方能在思政教育的征程上不断突破创新。他热切期盼各方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持续深化交流协作,携手书写新时代思政教育事业繁荣发展的崭新篇章。
本次大会与会专家学者达成共识,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要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大中小学一体化为抓手,打破学段壁垒,推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衔接;需深挖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思政课吸引力与实效性;同时注重跨学科融合与区域协同,共建全方位大思政育人格局。未来,需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在强化教师队伍政治素养与理论功底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让思政课真正成为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支撑。
本届研讨会共收到投稿300余篇,经专家评审,入选论文100余篇。大会为期4天,设立1个主论坛和3个分论坛,以主题报告、分论坛报告等多种形式举行,为思政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提供了交流平台,对推动思政课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会议期间,佳木斯大学与抚远市黑瞎子岛旅游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抚远红海植业有限公司、抚远市黑瞎子岛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举行了共建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签约仪式,与会部分学者参与见证并到黑瞎子岛、玖成合作社、蔓越莓基地、抓吉赫哲族村等地进行“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
本次大会受到各界广泛关注,为思政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前沿探索搭建了展示窗口,助力优质经验与思想成果的广泛传播。本次全国性学术会议的圆满承办,标志着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建设迈入新阶段。未来,佳大马院将以此为契机,推进跨区域学术共同体建设,深化学术互动,提升学术辐射力与社会美誉度,与全国同仁携手深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书写学科发展新篇章,赋能学院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