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的科技突围:用工业精度赋能农业升级——文华学院青年突击队扎根应城刘中村实践纪实
湖北省智能制造装备专精特新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分队深入一线服务乡村振兴,队伍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嘱托,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文华学院青年学子以专业智慧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主战场。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科技赋能农业、青年服务基层的重要指示精神,2025年7月6日,一支由文华学院党委常委、机电学部党总支书记、常务副主任张新建教授亲自指导,校团委书记陈辉老师、机电学部学工办主任许翀、机电学部双创分中心副主任陈文涛老师领衔带队的精锐力量——“湖北省智能制造装备专精特新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分队”,在文华学院工程实训楼庄严集结,奔赴湖北省应城市刘中村,开启了一场以“田间地头的科技突围:用工业精度赋能农业升级”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这支由机电学部9名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优秀共青团员组成的青年科技突击队,怀揣着“扎根田间地垄,让每一项创新都带着服务民生的温度”的坚定信念,立志将现代工业技术、智能装备与先进管理理念引入农业生产一线。

不畏酷暑砺初心 使命在肩启征程
7月6日下午1点30分,队员们顶着炎炎烈日启程。历经数小时奔波,于下午4点40分抵达驻地。纵然脸颊晒红、舟车劳顿,队员们为农业现代化助力的决心丝毫未减。稍作休整,在陈文涛等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团队立即召开动员部署会。会议紧紧围绕突击队“服务国家专精特新战略、攻关智能制造装备关键技术”的历史使命,深入剖析了本次实践调研的重大责任:如何精准对接地方农业产业痛点,以机电专业所长推动“工业精度”与“农业需求”深度融合,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探索科技路径。会议明确了后续调研的重点方向与方法策略,队员们迅速梳理思路,摩拳擦掌,决心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文华青年的责任担当。
洞察痛点:传统技艺与现代效率的碰撞
7月7日,调研实践全面深入展开。青科队首站聚焦刘中村特色产业——禽蛋加工。
家庭作坊的坚守与挑战:在农家咸蛋制作现场,队员们细致观察从鸭蛋挑选、盐水调配到腌制存放的全过程,与农户深入交流。他们对传统手工技艺的深厚积淀深感钦佩,但也敏锐捕捉到家庭式生产在规模、效率、标准化及质量稳定性上面临的困境。
小型工厂的效率瓶颈:在村内小型皮蛋加工厂,初具规模的工厂化模式仍难掩对人工的高度依赖。关键环节如鸭蛋上料、裂纹检测与品质筛选,完全依靠工人手工操作和经验判断——工人需逐一放置鸭蛋,并通过敲击听声辨别内部品质(如裂纹、变质)。这种传统方法不仅效率低下,更因主观性强易导致品质判定误差,成为制约产能提升和产品标准化的核心难题。
面对禽蛋产业,特别是裂纹检测环节高度依赖人工、效率低、一致性差的痛点,队员们结合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控制、传感检测等专业知识,与工厂负责人、技术骨干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从自动化上料系统优化、基于机器视觉或声波/振动传感的智能裂纹检测分拣设备研发等方向,深入探讨了技术升级的可行路径,为工厂实现提质增效积极建言献策。
聚焦难点:莲蓬产业的“手工枷锁”
下午,青科队转战村内池塘莲蓬种植区。荷塘碧波荡漾,莲蓬丰硕,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然而,丰收的喜悦难掩加工环节的沉重压力。农户们愁眉不展地反映:从莲蓬采摘、莲子脱壳到去芯处理,全程依赖高强度手工作业。在莲蓬集中成熟的旺季,人力短缺导致大量莲子无法及时加工,造成可观的经济损失。这道横亘在丰收与增收之间的“手工枷锁”,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又一大痛点。
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详细记录每一环节的操作难点与效率瓶颈。队员们计划依托机械设计、自动化技术,探索研发适用于小规模、多场景的莲蓬采摘辅助装置及莲子自动化脱壳去芯一体设备,力求破解效率难题,解放劳动力,提升产业效益。

科技赋能: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创新答卷
从家庭咸蛋作坊到小型皮蛋工厂,再到连片荷塘,青科队以专业的视角,精准“把脉”刘中村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核心在于生产关键环节(裂纹检测、莲子加工)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严重不足。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推动农业现代化,不仅需要高精尖的实验室突破,更迫切需要面向田间地头、契合小农生产实际的“接地气”解决方案、将“工业精度”的理念融入对农业问题的思考,队员们纷纷表示将致力于让冰冷的技术设备承载起服务民生的温度。

此次刘中村之行,是湖北省智能制造装备专精特新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分队深入基层、践行使命的坚实一步。队员们牢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青年的殷切期望,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汗水挥洒在乡村振兴一线。未来,他们将持续深耕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带着详实的一手调研数据和明确的技术攻关方向返回实验室,以机电学子的智慧和汗水,为研发适用、高效、智能的农业装备倾尽全力,用实际行动诠释“扎根田间地垄,让每一项创新都带着服务民生的温度”的庄严承诺,为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科技动能和创新活力,奋力书写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服务国家战略的精彩篇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